文化的“朽”与“不朽”存在于人们心中-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高端访谈

文化的“朽”与“不朽”存在于人们心中

2019-06-27 13:58:04  来源:光明网书画频道

  中国古代的建筑的主体是木质建筑,现在我们看到的属于建筑形态的有很多,比如汉代的阙,如果作为一种建筑的话,有2千多年。唐代的,像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1200年,它依然是木头的。木头建筑最大的问题是火,这是毫无疑问的。第二是虫和蚂蚁的蛀。为什么五台山地区能够保留1千多年的建筑,因为它特殊的气候,不容易生虫子,温度合适,相当于恒温恒湿一样,它就能存在1200年也没问题。不久前被烧的巴黎圣母院的塔尖的木头,而选用的木头是相对防火的那种,所谓的防火只是比一般的木头要防火,是不容易被烧掉的,但是,吃不住更大的火来烧,所以被烧了,老房子着火是很难救的。中国的古代建筑的防腐与保鲜就是不断的油漆,不断的出新。古建筑的出新,几年要重新的用油漆或者用桐油去油它,也是保鲜的一种方法。石头建筑在西方也是这样,一段时间就要冲洗,几十年以后外墙要去保养,也有一个相对朽与不朽的问题。

  我认为文化的“朽”与“不朽”,尤其像建筑文化的“朽”与“不朽”,实际上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作为珍藏的这些不朽的文物进了博物馆,好像都是不朽的。而也有东西好像朽了以后却变好了,比如新刻的碑,你一定对它没有兴趣,当你发现了一个宋代的朽了的碑,汉代朽了的碑,斑驳的感觉做一个成拓片,你就特别欣赏它这种朽的味道。所以,“朽”与“不朽”给予文化的贡献,有的是因为朽了而不朽;有的是全新的,但没有精气神却已经朽了。因此,我们在“朽”与“不朽”之间有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更多的是希望思想永存。比如马岩松的一个建筑设计,如果他对当代建筑理念有重大贡献的话,即使这件作品若干年之后、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存在了,人们也会想到这位建筑师和他的理念。因此,美国MOMA在莱特诞辰150周年的时候,2017年给他办了一个盛大的展览来纪年他。当然,这位伟大的建筑师,除了流水别墅、维斯康辛的教堂之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看这些建筑的时候,可能有的外墙已经很陈旧,而有的地方已经出现脱落,或者有的地方在整修等等,感觉到朽的状态,但是,莱特对于20世纪建筑史发展的贡献,却是不朽的。因为这是人类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所以,创造不朽在于艺术家特别的贡献,这种贡献并不是每一位建筑师都能做到的,我希望像马岩松这样的中国的建筑师能够创作出引领世界潮流的一些不朽的建筑,包括一些不朽建筑的概念、理念,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陈履生)

1 2 共2页

编辑:翟亮亮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