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留义城市山水画作品选登-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界大师

杨留义城市山水画作品选登

2017-10-24 10:06: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让自然拥抱城市——读杨留义的城市山水画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笔者做了些功课,首先把杨留义的作品反反复复浏览了几遍,然后又对其中一些画进行了重点研读,得到了几个大致印象:一,大格局,大视野,大胸怀。杨留义试图用画笔承载宏大的时代感,长图巨嶂,黄钟大吕,将传统与创新结合,用传统的底蕴书写时代发展;二,浑厚华滋,沉穆厚重,博大朴茂;三,把古典山水画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模式,转换成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让大自然拥抱城市;四,画者有着深厚的儒家情结,画面充盈着儒家美学的浩然之气,“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

  艺术如何当代化,是当代画家面临的最大命题之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逃避思维解决不了艺术家的困境。艺术当随时代,是每个时代的画家都要面临的命题。同样是中国画,宋人画不出唐人风骨,元人画不出宋人风骨,明人画不出元人风骨,清人画不出明人风骨,同理,今人画不出古人风骨。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是综合作用力的结果,都不是个体的。时代变了,某种艺术形式赖以根植的土壤就变了,如果还用原来的艺术形式去画,也不可能画出完全一样的东西,因为其中的情感也变了。

  当代画家比古代画家面临着更大的难题,古代的改朝换代基本是同质化的改变,而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却是翻天覆地的、最猛烈的社会进化——工业化、城镇化、科技化以无可阻挡的趋势席卷而来,没人能够逃避。这就给艺术家出了很大的难题,传统的艺术形式一时间很难承载这些变化,于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各种流派蜂拥而来: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波普主义……艺术家们试图用新的艺术形式去表现这些变化。这些探索有重大意义,但是不可否认,有些探索消弭了艺术的界限,其实就是对艺术的损害。从20世纪至21世纪,许多艺术家忙着抛弃——抛弃传统、抛弃历史、抛弃积淀,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抛弃无法让艺术家轻装上阵。相反,如何在传统中捡拾,捡拾那些能够为我所用的技法、积淀,才能使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杨留义正是这么做的,而且做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杨留义把现代化的宏大命题放置在山水之间,这种放置,很多艺术家是逃避的。许多深研传统的艺术家认为传统技法和现代化是不能兼容的,因为传统的文人画追求的是抒情写性,是个人化的表现,而现代化是社会化命题,所以二者是相悖的。这样的论调乍看有一定道理,可是现代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命题,那么面对现代化我们就不能抒情了吗?人都是社会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面对的都是社会,古人可以抒古人的幽思之情,我们当然可以抒我们的慷慨之情。这方面,杨留义走在了前面,他敢于创新、敢于尝试,开创了城市山水画的新风。

  “敢”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两相和谐,这是一个难题。我们的传统里面有着太多珍贵的精神和内涵,杨留义从中找到了最契合的。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美学精神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哲学和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在此一处,道家和儒家实现了完美统一,虽然内质有所差别,但是“天人合一”的主张是一致的。其中,杨留义又格外钟情于儒家的“天人合一”,“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仁之美者在于天”,将实用、中和、秩序、天人同构,完美地弥合到一起,让自然拥抱城市,让山水承载现代化,将自然与现代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联系在画面上建立起来,融成一个有机整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顺应天,天人相应,天人和谐,杨留义在他的画中阐释了儒家天地之美在于“和”与“仁”的美学理念。

  杨留义将中国北方城市的厚重、博大和南方城市的秀美、雅致通过迥异的笔情墨调彰显出来。他的《天骄西藏》,以红色为基调,描绘了恢弘壮阔的西藏,群山莽莽,近景、中景、远景群山绵延,中景布达拉宫巍然矗立,是画中最醒目、最着力描绘的,用绛红色与山的烈红相呼应,笔力扎实、厚重;近景的现代化拉萨反而虚虚实实、浮光掠影,免得夺去布达拉宫的气势;远景山势连绵起伏,若有若无,渺渺茫茫,如布达拉宫吟诵的安魂曲。群雁在布达拉宫顶上盘旋翻飞,为庄严肃穆的佛教圣地增添了一些活泼灵动。厚重、庄严、肃穆、巍峨、饱满、充实、光辉、宏大,杨留义画出了西藏的历史感和现代感,把西藏的文化特质表现得非常醒目,正是亚圣孟子所谓:“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宏图无限》是杨留义对北方城市滦平的描绘,与《天骄西藏》一样,也是用大红调子。滦平地处河北省承德市,是京、津、辽、内蒙古“金三角”交汇点,素有北京北大门之称。滦平于公元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正式建县,是皇室北行的必经之地,满清皇家文化积淀深厚,康熙、乾隆、嘉庆、咸丰4位皇帝秋狝避暑往返此区域230次,可见景色之美。这幅作品与《天骄西藏》庄严神圣不同,着重表现滦平的美,“峩峩高山巅,浼浼青川流”,层绿峨峨,纤琼皎皎,美不胜收!现代化的都市隐没在青山绿水间,并未夺去山水之幽情雅趣,反而为山水增添了活力,在厚重又灵动的笔墨中,我们看到了范宽、王蒙、黄宾虹……广采博取,见我之精神。与《天骄西藏》多为重涩用笔不同,《宏图无限》重涩之中兼有灵动洒脱的笔墨,基于厚重,佐以灵动,远山近树皆以写意笔法氤氲而出,力图在浑厚慷慨之中增加一些活泼色彩。但是这种活泼又是有限度的,情感的表达始终在理性的掌控之下,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始终把握住燕赵之地慷慨悲歌的基调,将这个“自古多豪杰”的地方表现得古朴凝重而有活力。

  《燕山脚下马营子》是杨留义水墨与浅绛结合的作品,表现燕山风光。燕山自古是战略要地,为北部军事重镇。杨留义乱头粗服,指点江山,激扬画笔,将铁马冰河的边关古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件作品中,他将自然山水的朴茂与现代化结合得天衣无缝,近景平坦处林木掩映,房舍整齐,中景两山之间一桥横跨,火车正隆隆而过,正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将自然的宏伟与人类的智慧弥合,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画面豪迈激越,如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除了表现北方厚重山水,杨留义也有表现江南山水城市的佳作,如《最忆杭州》,用小青绿、借元人松秀活脱的笔意展现了江南城市杭州的清润灵秀。江南安静秀美的山脉如一首舒缓的抒情曲,美丽的西湖淡妆出镜,湖上柳如烟,湖水映青天,三潭印月、保叔塔、六和塔、雷峰塔与远处杭州的标志性建筑交相辉映,古意与现代,自然与秩序,山水与城市,圆融和谐,相得益彰。

  征服自然从来都是一个伪命题,人类在与自然的一次次较量中丢盔弃甲,对环境的大规模破坏,对资源的涸泽而渔,已经让我们得到了太深刻的教训,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一个个危机,让人们猝不及防,这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环境的惩罚。所以,与自然和谐共处,才是我们永恒的课题。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唯有相互爱护,才能相互回馈,才能共生共长。这方面杨留义做出了深刻的探讨,希望杨留义的探讨能够引起关注,能够引起反思,能够引导城市建设,期待杨留义更辉煌的佳作。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