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人方国梁:知趣穷变思离群(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界名家

印人方国梁:知趣穷变思离群(组图)

2019-09-19 09:01:08  来源:杭州日报

  

接客不着衣冠

  走过西泠桥,向东北行不过十数米,便可见一栋中西合璧的花园别墅,重檐翘角,掩映在绿树丛中,门前一方青白玉龙钮巨印,上书“中国印学博物馆”七个大字。穿过博物馆上攀,便见一室,是为“篆刻创作室”,廊柱上有一对联,“书搨天然丘壑 研山小有陂陀”,方国梁平日办公就在这里。作为常驻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已逾三十年的印人,方国梁在这里为国内外爱好印石的嘉宾游客,篆刻过多少枚印章,已经数不胜数了。

  在天下印人都艳羡的中国印学博物馆工作,推门即是湖山最胜,自然是赏心乐事了。咱杭州老市长苏东坡认为,人生赏心乐事有十六件之多,“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等等,这十六件有趣的妙事,前段时间方国梁一一用印篆刻了下来。“闲暇时分,以东坡乐事入印,也是我近来的最大乐事。”方国梁说,“我的篆刻以工整典雅、绵密秀丽为宗,这十六枚印章,我也尝试着在工秀之外,更多地体现一些字体、节奏、曲直、疏密、虚实、墨趣上的变化。”

月下东林吹箫

  “孤山观湖刻章,正是人生一大乐趣”

  方国梁为人非常随和,“秀内憨外,中庸不偏”,态度上谦逊有加,言语上不急不速,“已过知天命之年,心平气和自是常态,人生更要放缓脚步。”

  方国梁自小喜欢写字,也玩刻印,乐在其中。参加工作后,十七岁的他前去拜访余正先生。余正看了他盖在晒图纸上的“篆刻作品”,笑着说,“从头来,从头来。”见他学篆刻的兴趣很浓,又说,“既然你决心学习篆刻,那就等着吃苦头吧!”

  那时候的方国梁,干着繁重的体力活,晚上还要上职工业余学校,余正觉得他底子不足,从基础技法到印学理论,每周都布置给他很多任务。三四年之后,从职工业余学校毕业后,老师又让他深入学习文字学和古文诗词。方国梁说,“那时候,我的基础薄弱,老师说的没错,学起来真的很辛苦。”老师反复强调,篆刻艺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学之中,这不但要学好,更是一辈子的事情,再难也要学,“未来艺术成就的高低,取决于传统文学修养的程度。”

  在1988年方国梁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那年夏天,他调入了西泠印社篆刻室,专业从事书法篆刻工作。两年后,他成为一名梦寐以求的“西泠印社中人”。他说,“西泠印社人才荟萃,往来无白丁。余正老师叫我转益多师,那时候的我,在陈左夫、叶一苇、刘江、朱关田、张耕源、陈振濂、祝遂之等先生那里,学到了许多知识。”为进一步加强艺术修养,1989年,方国梁又到中国美术学院书法进修班学习了一年,1995年又投师中国美术学院卓鹤君教授,学习中国山水画。

  日拱一卒,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经过多年辛苦磨砺的方国梁,书法篆刻技艺大增,从1987年开始渐渐在全国书法篆刻界崭露头角,相继入展全国第三、四、五、七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首届、第二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三届书法楹联大展,得到业界同行的高度认可。

  “从事篆刻四十年,苦头吃得很多,而更多的是甜味、趣味。坡老有十六赏心乐事,对我来说,孤山观湖刻章,正是我人生最大乐趣。”

李白赠孟浩然诗

  “不计工拙,知其趣,穷其变,思离群”

  明代徐上达曾说,“印字有意,有笔有刀,意主夫笔,意最为要。笔管夫刀,笔其次之,刀刀听役,又其次之。三者果备,固称完美。”一件完美的篆刻作品,立意、笔法、刀感不可或缺。

  方国梁深知其中奥妙。他十分认可浙派篆刻的精髓,刻印要提高,两个基础不可忽略,首先是书法精通,特别是篆书。“因为篆刻,字面上就是篆书加雕刻,书法精妙,运刀刻字方能得心应手,刀法就在表现笔法之精到有力和趣味。”方国梁勤练书法,不曾稍歇。他的金文布局不弛不急,瘦劲流畅;他的篆隶变化丰富,古雅整秀。以书入印,印从书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王福庵先生曾言,“知书善书乃治印之本,若徒见刀石而无笔墨,格终不高。”观方国梁所刻印章,印面文字组合得当,直如其书法的章法笔势,活力动感。“字与字之间的简繁、直曲、疏密,要像一幅精制书法,虚实相生,疏密有致,气脉贯通。”方国梁说,“在刀法上,则要根据印文对象的不同,可采取浙派之切刀,或皖派之冲刀,做到运用自如诚非易事,但‘不受束缚雕镌中’应是追求的目标。”

  其次是古文字的深入研究。余正对方国梁的古文字等要求颇高,寄予厚望。余正、韩登安、王福庵乃至浙派篆刻的开创者丁敬,都强调研习训诂之学,熟练掌握文字变化的基本规律。方国梁随手翻看一本画册,指着上面的一件篆刻作品说,“比如说这件作品,四字中的‘衛’字笔画远超其余三字,看起来不甚协调。倘如作者对‘衛’字有深入细致研究,熟悉‘衛’字的多种篆书写法,左中右部分选其简化造型,适当简化,从而让重心不再失衡,整个印面就会疏密有致,美感就得以显现。”

  浙派之印,易在平时,难在圆活。方国梁的篆刻之所以成功,在于他能将这圆活熟练地运用到朱、白文中,粗、细文中。他在继承浙派印学精髓的基础上,转益多师,强化笔墨耕耘和书理研学,广泛吸纳,将自己的个性、审美情趣于其中,从而使自己的篆刻秀雅细腻,苍劲而又有逸趣。

  一代宗师吴昌硕曾说,“余癖斯者既有年,不究派别,不计工拙,略知其趣,稍穷其变……”古人篆刻尚且“思离群”,方国梁继续秉承着前辈开创的求变求新求趣的印风,继续他的篆刻乐事。

       人物名片

  方国梁,浙江萧山人,生于1963年,居杭州,师承余正,供职于中国印学博物馆。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浙派篆刻研究院副院长。其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三、四、五、七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首届、第二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三届书法楹联大展。著有《赵古泥印谱》《吴昌硕任西泠印社社长时间考》《西泠印社历任社长艺术年表》(合编)等。(陈友望)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