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业界名家

黄河岸边的艺术创新与坚守

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王玲

2019-10-30 13:57:49  来源:郑州日报

王玲(右)

  深秋时节,凉意袭人,却是黄河中下游采泥的好时候。“这个季节、这个地段的泥质最好。”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王玲眼中,取材于沉积千年黄河泥沙的澄泥砚,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质坚耐磨,色彩各异,非石而坚于石,非玉而美于玉。

  1986年,手艺人王玲跟随丈夫张存生从老家安徽来到郑州。一直潜心研究泥塑的张存生因高超手艺被郑州黄河游览区特聘为职工,夫妇俩在黄河边开辟了一块艺术天地,继续钻研雕刻技艺。

  “提到这个‘泥’字,就不能不想到黄河澄泥砚,宋代《砚谱》记载,黄河澄泥砚被唐代的文人列为砚中第一。它可以说是砚中极品。更重要的,它是黄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已失传。”1988年7月,王玲夫妇接待了一位不寻常的游客——齐白石弟子、国画大师卢光照先生。卢老的一番感慨,触动了两人,他们翻阅大量古籍资料,拜访多位书画大师,最后决定把“失传”的澄泥砚找回来。

  寒暑三四载,历经131次试验,在1991年,王玲夫妇终于掌握了最关键的烧制技术,制作出真正意义上的“黄河澄泥砚”,让久违的文化瑰宝重现于世。当年,他们的澄泥砚制作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

  1999年,在庆祝澳门回归的日子里,王玲夫妇受邀投入“九龙晷”砚的制作中,张存生由于劳累过度意外去世,王玲将悲痛转化为坚定的力量与信念,完成了“九龙晷”的最后创作。

  为了更好地发掘黄河文化,弘扬民族文化艺术,2002年,王玲筹划成立了黄河金沙泥艺术研究所。王玲任所长,集中精力从事产品的创作研发。至今,她成功开发出以黄河泥沙为原料的黄河澄泥砚、澄泥砖雕、黄河金沙泥茶酒具以及新式工艺品等系列产品,备受国内外艺术界、收藏界等人士青睐。(赵文静)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