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澄:儒雅其人 苍秀其境-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界名家

徐锡澄:儒雅其人 苍秀其境

2020-04-08 13:52:07  来源:武进日报

  人物名片

  徐锡澄,1943年2月生,江苏常州武进人,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发展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几十年孜孜不倦,醉心翰墨。200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书法个展;出版了《徐锡澄书法集》《徐锡澄草书集》《徐锡澄书法作品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论文《草书性情论》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

  人物故事

  听到是从家乡来的记者,徐锡澄很高兴地拿出溧阳白茶来招待大家。穿过茶香弥漫的记忆,我们走进了徐锡澄的艺术人生。

  启蒙老师的品格影响了一生

  1943年,徐锡澄出生在遥观镇印墅社区章道桥村。

  在横林读小学、初中期间,邵伯华、史光新、潘英达等老师一手漂亮的板书,让徐锡澄十分羡慕,有了练字的追求。

  老师谦虚朴实、敦厚豁达的品格也感染了他,使他初步懂得了学书和做人的关系。见风骨、见精神、见人格,才是书法的正道,这也影响了徐锡澄一生。

  那时候,他在学校的书法比赛中经常拿名次,爱看字、习字的习惯保持至今,“后来读了高中和大学,看见好字都会停下来多望几眼。”

  家乡的文化,熏陶出徐锡澄对书法的热爱。直至今天,徐锡澄仍十分关心家乡的文化活动和建设。他向记者透露,自己有个心愿,希望在合适的时候,把最重要的书法作品捐给家乡。

  白天学做钳工 晚上潜心临帖

  “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

  “明心、知往”,即明德立志,明确学习书法的目标和方向;“力行求至”,就是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实践,达到极致之境。

  1960年,徐锡澄被保送至哈军工。哈军工严格执行的“三八作风”,即三句话八个字: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让他得到了磨砺。

  1965年毕业后,徐锡澄被确定留院。1969年,徐锡澄所在学院撤销,“从哪里参军就回哪里去。”当年在无锡一中毕业参军的徐锡澄,转业到了无锡机床厂。

  受了军队熏陶的徐锡澄心态平和,踏踏实实从车间普通工人做起。白天向老师傅们学做钳工,晚上练习喜爱的书法,专心临帖。

  “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神气贯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徐锡澄在书法天地里寻找翰墨乐趣,心境也得到净化。

  无锡几位书画名家到厂里体验生活,看见徐锡澄的字后大为赞赏。得知他苦于买不到碑帖,特意寻来几本帖子送他,使他进一步涉猎石鼓、张迁、石门、兰亭等,“这让我受益匪浅。”

  1975年,徐锡澄被调到省机械工业厅。此间十余年,徐锡澄从秘书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直至位居副厅长。

  业余时间有限,他不喝酒、不打牌,一如既往地在翰墨天地里寻找乐趣。江苏书法名家辈出,省直书协和省书协的一些老师、朋友都愿意找徐锡澄切磋,他不断汲取营养,受到教益。

  工会工作 就得贴紧基层

  1992年,徐锡澄担任省总工会主席。在他主持工作期间,贯彻落实劳动法,突出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能,加大维权力度,加快组建基层工会进度,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在建立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大调整劳动关系力度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徐锡澄说:“我们做工会工作,就得贴紧基层。”江苏的探索和经验,得到了全总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1995年,全总在常州开了现场会,时任全总主席尉健行到会。

  1997年12月,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二届五次执委会上,徐锡澄当选为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次年,在全总第十三届一次执委会会议上继续当选。

  徐锡澄告诉记者,他尤其难忘2002年竞选国际劳工局理事会工人组副理事的艰辛一幕。成立于1919年的国际劳工组织,是联合国机构中唯一由政府、工人、雇主三方组成的组织。中国工会自1983年恢复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以来,积极参与各项工作,并于1984年、1987年两次当选决策执行机构国际劳工局理事会工人组副理事。但1990年后,中国代表被排斥在理事会外12年之久。

  在日内瓦的那些日子里,率团参加竞选的徐锡澄说,为了冲破西方一些势力的阻挠,去一家家外国工会组织沟通做工作,去一家家国际或地区工会组织交换意见。每天晚上和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沙祖康大使一起商量对策。临近选举那几天,“晚上连续工作,压根不休息。”

  中国工会成功当选国际劳工局理事会工人组副理事,结果出来那一刻,全场起立鼓掌,友好国家工会组织的代表一个接一个同徐锡澄握手拥抱。

  奔逸草书 释放心底激情

  2003年,已届退出全总领导岗位的徐锡澄做了两件事:出了书法作品集《徐锡澄书法集》,沈鹏题签,荣宝斋出版;在扬州与友人蒋永义举办了书展。

  这次展出,江苏书协主席尉天池作了如下评述:“挚友锡澄书法作品,属清健、清新、清逸、清明型的艺术风格。这一风格,清气洋溢。而富有清气,是书法具有高品位的基本点,也是书法文化的品格所在。”

  在记者眼里,徐锡澄宽厚沉稳、不事张扬,这样淡泊自守的人选择主攻奔放奇逸的草书寄寓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免让人好奇。徐锡澄说,一个人的外表和内心应该是矛盾的统一,平静不等于没有激情,草书恰恰是表现激情的最好形式。

  徐锡澄潜心临习古人经典碑帖数十年,幼时就在唐楷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后从石鼓文到礼器、张迁、曹全、石门诸碑,再到兰亭圣教序书谱十七帖等,一本《兰亭》,心摹手追,反复临习达8年之久。

  上世纪70年代初,徐锡澄携字拜访大书法家林散之,老人看了他的临作后欣喜批道:“气味风格不俗,因为学《兰亭》,所以未入魔道。”又在另一纸上郑重嘱咐:“怀仁集《圣教序》,字写得不俗就好。什么叫不俗,就是大方,没有邪魔之气。故王羲之写的字传到现在还是好的。”

  林散之叫徐锡澄习《圣教序》,并在上方打了双圈,突出其重要性。《圣教序》是唐·怀仁集王羲之字为之,集的是王羲之最为完美、精彩的字,集中了“王”字的精华,被古人誉为“极备八法之妙”。徐锡澄守记林散之的教诲,刻苦临习,不走捷径,这是他成功的秘诀。

  徐锡澄说:“草书必须有正书功底,无捷径可走。不耐看,站不住,皆源于走捷径。当然还需博采众长,广泛汲取营养。”

  徐锡澄还是个爱深思、追求个性发展的书法家,他对古人的草法作了大胆的改进。古为我用,有所发展。他的草书,以圆转的中锋运笔为主,又略施方折,以方笔增其拙去其甜俗。这种笔法沉稳质朴,十分符合他个性的审美取向。

  从学生到军人,从工人到领导,从国内到国际,徐锡澄体验了各种人生,流诸笔端,奔逸的草书是他释放心底的激情归所。在他的草书创作中存有一种盛唐狂草情结,追性情、追神采、追气势,不拘成法,气势夭矫,而才调自见。

  “敬畏传统但不迷信古人,关注世风但不跟风。”徐锡澄退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研习草书,丰富的阅历帮助他获得了境界上的飞跃,作品越发大气、苍劲雄沉。2005年,徐锡澄在最高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个展。(路锦 鞠燎原)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文创人寻找灵感的乐土(组图)

  • 衍生品

    乡村文创产品成为乡村振兴助推器

  • 衍生品

    今云聚上博 沉醉江南夜(组图)

  • 衍生品

    黎里古镇热推文旅新产品

  • 衍生品

    赶制文创订单 拓展海外市场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