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点评

中国画变革的时代华彩(组图)

“2019·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作品评赏

2019-11-21 08:40:21  来源:新华日报

  

韩 非 《游园》

  相比于1949年举办第一届全国美展中被称为“水墨”作品的徐悲鸿《在世界和平大会上听到南京解放的消息》、姜燕《翻身游行图》和关山月《春耕》等,当代中国画已在水墨写实人物画、重彩工笔画和山水花鸟画等领域呈现出更富时代风采的艺术特征。显然,描绘现实、展现当代社会精神风貌,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画进行时代性变革的内驱之力,而围绕着这种表现现实的审美诉求所展开的笔墨与造型、水墨与表现以及工笔重彩与再现写实的交互结合,也便成为中国画艺术语言在这70年间进行创新性转换的着力点。

  

秦修平 《马背上的绿色守护神》

  “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品牌的创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崛起的新金陵画派勇于描写现实而实现中国画现代性转型的创新思想的弘扬,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始终秉持的策展与评审艺术理念,也便在于如何在感受时代精神的前提下推进传统中国画的当代性转换。如果从这个角度审视本届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不难看出其典藏与入选的中国画在艺术风貌上的许多亮点。

  中国城镇快速发展所形成的都市景观,无疑是当代中国画表达现实感受的聚焦点。本届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出现的众多工笔人物画,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艺术家对于时尚生活的描绘。高正《全民盛事》通过众多过往行人不由自主地驻足用手机抓拍奥运会所呈现的全民盛事,张盼盼《春天的故事》通过踏青郊游的时尚女性在某些小细节透露的70周年国庆来临的春天,惠新华《春雨初歇》通过一群打扮入时的青年推着行李箱踏上新的旅游城市的画面,都让人感受到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赋予青年的春天般勃勃生机。而吴鸣《书香新时代》、赵鹏《低碳时代》、张页《街头艺术家》和张晓瑜《宠爱有家》等,不是简单描绘都市的时尚繁华,而是试图在一些日常生活景观中进行某种深刻的人文精神提炼。

  

孙晓凤 《各自春》

  画家捕捉的这些都市日常生活景观,看似是种生活现象,但现象背后隐藏的社会学、文化学意涵才值得思忖深究。郑翔懿《锦城盛夏幽》揭示市井文化的深厚根脉依旧是当代社会少不了的都市生活主角。宋欣《憧憬》、蒋非然《躲在灯光下的你》所表现的闲适与无聊,或许也深刻揭示了享受高度物质文明生活的女性、情侣对自然天性的向往,也许在他们的精神生活中反而被衬托得更加惶恐、虚妄与焦虑。而李忠印《当你老了》通过儿女为年迈母亲以电子屏幕的方式唤起他们对人生某些瞬间的回忆,也深刻揭示了图像给人类记忆带来的深刻影响。马帅《收工留念》和李忠印《当你老了》、高正《全民盛事》一样,通过智能手机抓拍图像、传播图像已成为当代生活一种既公共也私密的图像消费情景。而我们这代人经历的从单纯运用便携式通讯设备到今天高度智能化的手机,也在刘辉《时代的声音》这幅手机集萃的画面里获得了情感共鸣。

  当前,图像对日常生活的记录与传播,其意涵不只在于图像对当代生活碎片式的扁平截屏,更深刻地影响了绘画形象的造型方式。由徐蒋(徐悲鸿、蒋兆和)体系锻造的素描加笔墨这种新传统已被近些年新兴的图像经验所替代,图像加笔墨或已成中国画流变的新趋势。相反,图像的扁平化也造成写意人物画的式微,促进的则是工笔人物画或兼工带写人物画的发展新空间。本届中国画亦复如此,典藏和收藏作品还是以工笔居多。詹勇《今日非洲》获得广泛认同的,是他对形象自如的把控能力;刘丽《火红的日子》、张传娥《采莲图》的工写结合,显现了画家对人物形象生动而有趣味性的创造;莫淑莹《小小渔排岸边连》、叶新喜《草长莺飞二月天》虽笔工意缜,却不拘于实写再现而放飞了画面想象的空间。

  水墨写意人物画一笔下去,必须形、笔、墨三者皆备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所以缺乏对人物造型理解与驾驭的画家便难能专擅。于此可见,图像时代的视觉经验成就了精致工整的绘画,而损耗了写意画家的造型驾驭能力。写意精神的不足,的确已成为一个值得警醒的当代中国画创作现象。相对而言,此届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的一些山水或城市景观之作的写意特征则较为充盈饱满。秦修平《马背上的绿色守护神》不仅其寓意切中了生态保护的时代主题,而且占据画面大部的雪覆山林,也层次分明,笔墨淡雅,意境幽远,在整体严谨的把控中仍体现出收放自如的写意性。马明耀《秘·境幻》将千佛山的神秘佛龛与阡陌纵横的乡村田畴结合为一种心象山水,其笔墨的清幽疏淡、高远宁谧,也显现了传统文人山水画的当代视觉整合。魏辉《绿野春烟》将青绿山水转化为写意山水,笔墨在青晕绿染的有无之间,凸显了当代画家对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王福顺《城市·时光》以传统笔墨与现代水墨叠合的艺术语言,呈现了夜晚的城市之光那种喧嚣繁华之下隐蔽的某种深幽。李本副《时代华彩》以水墨写意的笔线,描绘了汽车制造业流水线生产的恢宏、繁密与紧张。这两幅画作显现了传统笔墨在描写当代城市景观时进行的语言与精神的巧妙转换。王静《应龙潜深渊》以密集小斧劈皴点厾而成的抽象的极简山水,既是山水画现代视觉经验的表达,也是走进人们内心世界的精神直呈;而李明《越过群山》以多重透叠晕染的山川,呈现的是经过人们心灵纯化的世界,那种与古代山水超链接而形成的幽远、淡泊、神奇与高妙,都是当代现实缺失了的一种精神品质。这些画作在精神境界方面的追求,才真正显现了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原本样态。

  

王 静 《应龙潜深渊》

  花鸟画当代视觉经验的探索常被各种大展所忽略,而本届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的花鸟画则呈不俗的表现。这里不仅有孙晓凤《各自春》、施建国《花开天下暖》和顾青蛟《耸目思凌霄》等章法严谨、笔墨精妙、立意新颖,从而体现了传统大写意精神的水墨花鸟画;而且韩非《游园》、李果《生命如歌》、谭芷若《何以为家》和王儒国《阳光家园》等工笔或工写结合的花鸟画,则试图打破传统程式,将时空交错、幻觉隐喻、抽象结构等当代视觉体验融入其中。而张迎春《立冬》、杨娜《红樱浅醉舞婆娑》和孙国光《欢乐谷》等,则将没骨花鸟与花鸟栖居的自然环境描写融为一体,给人以传统出新的当代花鸟画的审美享受。这些画作所呈现的没骨色润的冲融淡雅,却不失中国画写意的笔势与笔韵。

  图像时代的中国画所遭受的图像冲击,在客观上迫使中国画向大尺幅的画面、简约性的构图和消费性的图式上推进,但损耗最深的还是用图像经验替代绘画形象,尤其是中国画范畴内的笔墨形象常被图像经验所替换。这便是人们一再看到也一再诟病的中国画写意精神式微衰落的时代之症。好在本届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的一些作品,依然在时代变革中持守着意象观照与写意表现的中国画基本创作特征,这些画作是在发挥笔意墨蕴的同时进行了那些富含当代视觉传达特征的语言变革。实际上,新中国70年的中国画都是在时代审美诉求的历史语境下进行的种种革新,从再现写实到横向移植,从现代水墨到工笔新体,中国画语言的每轮新变都是对彼时文化思想的回应,都是对彼时如何呈现社会景观而进行艺术语言的必要整合与新创,都是彼时对传统笔墨与写意精神的再度解读与重新诠释,由此而构成了中国画变革的时代华彩,形成了中国画这70年的绚丽风貌。

  “2019·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的时代之变,无疑也成为新中国美术70年之中国画序列的完整组成。(尚辉)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