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点评

攀比心态让艺术教育变了味儿

2019-11-22 09:12: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凡学皆比赛,凡赛必获奖。”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机构瞄准家长的钱袋,设立了名目繁多的艺术类赛事奖项。有的比赛还冠以“国际”“大中华”的招牌,实则无异于“一张废纸”,缺乏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公信力。

  很多艺术类赛事奖项自设立始就冲着营利的目的,单是报名费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有的还要额外收取评奖、培训等费用。这显然违背了开展艺术教育的宗旨。对于那些涉及虚假宣传、违规设立的赛事奖项,主管部门理应及时出击,取缔其中的“硕鼠”。但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从根源上减少这类虚假评奖,更需要家长端正心态。

  随着一些城市家庭经济基础的改善,以及相关社会风气的倡导,艺术教育在家庭教育支出中占有了更高比重。多样化的教育门类与渠道,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生动落实。但是,家长在带孩子接受社会机构开展的艺术教育前,首先应该想清楚一个问题:是孩子真的需要并接受相关教育,还是自己出于从众或攀比心态,而一厢情愿地驱使孩子参加?

  如果孩子真的喜欢相关艺术门类,那么参加相关比赛,只是艺术教育的附加品,成绩本身并不重要;而如果家长以攀比心态带孩子参加,那么他们更需要一个“结果”,种种薅羊毛的比赛也应运而生。

  教育是言传身教的过程。家长的功利心态,也可能传递到年幼的孩子心里,产生不利影响。有的孩子看到获奖证书可以轻易“买来”,轻则骄傲自满,对自己在相关领域的能力产生不正确的预期;重则形成不健康的价值观,认为一切都可以拿金钱交易。长此以往,孩子非但得不到成系统的艺术教育,还可能因此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有果必有因,回归艺术教育的初心,需要家长对孩子的正确引导,需要有关部门的扎实监管,从根本上说,需要各方面对教育规律的严格遵循。(王钟的)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