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则大 化约为雄-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兼容则大 化约为雄

浅谈荀海的书法创作

2020-01-08 09:16:32  来源:新华日报

  荀海早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比我晚几届,算是我的师弟。凑巧后来我们又同住在一个小区、并且是隔壁楼栋,一来二往,于是,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大学毕业之后,荀海又入南京大学攻读书法硕士,之后供职南京艺术学院,执教于该院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和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可以说,他是一位始终活动于南京圈子的嫡派书家。这种转益多师的经历对于荀海创作水平的提升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使他能够不拘泥于一门一派的局限,广泛地接受多方面的有益信息,同时,也更能够以多元的角度和广阔的思维视野来看待书法以及自己的创作。

  荀海近年的创作情况也的确如此,他的行草书既不似南师的毕业生、也不像南京一带的流行写法,而是带有兼收并蓄、折中化合的特点。具体地说,他一方面注重细节笔法技巧的锤炼,另一方面又强调作品的抒情性,努力在技巧与内心之间寻找平衡点,以一种双向递进的方式探寻自己的路径。所以,或雄放、或清雅、或恣纵,目前荀海行草书的整体面目虽然多样,却并没有早早定型,而是表现出相当大的可塑性和未知性。我认为,就中国艺术的本质和书画家成长的模式来说,这是一种极为自然、也是合乎规律的做法。林散之五十岁以前的作品个性并不显现,文徵明五十岁以前还在“元四家”和宋人青绿山水中徘徊,非是不愿而是不能——对于中国艺术的理解进入使他们洞察到其中的艰难。我认为,荀海的现有状态就在类似的关口上,与其像某些时髦书家一般,从二三十岁到现在一直忙碌着一个所谓的个人风格,寻求着所谓的个性化突破,还不如真正地沉潜到历史和传统中,带着一种必须的敬畏心、一次次检讨着自己对于书法的基本理解是否出现了偏差。因为,此一偏差将是致命性的,南辕北辙、抱恨终生——当代中国人并不具备理解书法的必然性,在历史传统与我们之间隔着需要艰苦跋涉的万重山水。

  毫无疑问,荀海选择了后者,这可以通过他的隶书来证明。荀海的隶书作品虽不多见,却是他的所有作品中最为成功、最为完美的部分,一方面他固守着传统隶书方正典雅的基本格局,另一方面,又隐含着汉简式的自性发挥的成分。这是一种潜含大希望的做法。因为,方正典雅不惟是造型做需,更是对隶书之美学技巧做过充分分析、过滤的必然——方正之形原本通道。在技与道的博弈进境中,只有真正打通技道之间的壁垒,将对技的认识上升到道的高度,此时的技才是有意义的,不然,只是徒有其表而已。概言之,技道本是不二。对于技的轻薄,将书法之技视为浅显,甚至认为仅仅就技术而言,今人的技巧已超过古人——“朝学执笔,暮已自夸”者,此等妄人安可与之以语书法哉?

  荀海的隶书不是这样,方正之势、洒落之笔,这正是书法通往大道的必由之路,据有这个基点、然后汪洋恣肆,其中能够见道、见技、见性、见真,见所有书法可见、应见之必须。所以,荀海的隶书创作可以高歌猛进、踵事增华,或者说,以隶书为中心、以一种兼容化约的方式进入到行草书中,则为大、为雄,风斯在下,皆不是什么难事。

  荀海性格内敛深厚、不事张扬,做事稳重老练、持中平衡,不激不厉之中有其内在有条不紊的章法理路,这是做中国艺术者应该具有的非常可贵的内在品质。我想,有此品格,人们对其未来的书法创作应有更为精彩的期待。(梁培先)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