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秋月 但有感叹-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分析

忽然秋月 但有感叹

王羲之的《七月帖》

2017-10-25 08:32:35  来源:中国文化报

  王羲之《七月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诗经·豳风·七月》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夏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七月的第一个节气便是立秋。古人多以庄严的仪式来迎接新的节气。西周时期,逢立秋之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及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活动。秋,甲骨文形似蝗虫,疑与最初祭祀蝗神有关。“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使谒者以一特牲先祭先虞于坛,有事,天子入囿射牲,以祭宗庙,名曰貙刘。”(《后汉书·祭祀志》)唐代依旧沿袭此制,“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新唐书·礼乐志》)许慎《说文解字》对“秋”字的解释为“禾谷熟也,从禾”。关于“秋”字的写法,后世多有变化:

  秋风初至,炎凉更替,易触发人的忧思,自古文人墨客,多有悲秋之作。《诗经·小雅·四月》云:“秋日凄凄,百卉具腓。”屈原《湘夫人》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其《九歌·抽思》又云:“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宋玉《九辩》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明代胡应麟评价曰:“皆千古言秋之祖。”古人认为“尺牍疏书,千里面目”,对于写给友人的书札,格外重视,魏晋时期门阀士族之间甚至出现了以“尺牍争胜”的风气,王羲之无疑是这方面的翘楚,而王羲之的《七月帖》则是书与文相表里,笔墨在行云流水之间,道尽人生之感叹。

  王羲之草书《七月帖》,又称《秋月帖》,刻本见于北宋《淳化阁帖》法帖第七,复有唐临本,共6行,计50字。刻本与临本略有出入,最后两行排列字数不统一,刻本字行或是为王著入刻时所改。纸本纵27.7厘米,横25.8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纸本《七月帖》上有南宋高宗“绍兴”朱文联玺、金章宗“明昌宝玩”印,以及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印。正文前有题签:王羲之帖。下有“褚遂良”三字,残,此帖或为褚遂良临本。释文: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得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羸疾问。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一一。王羲之白。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