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大家讲堂

《四库全书》编纂谈武英殿聚珍版(上)

2018-04-19 09:38:34  来源:杭州日报

  四库馆的四千抄书手

  《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是纪晓岚,而他的副手金简,却是知者不多。其实若论著书立说,正是纪昀和同朝为臣的三百多官员学者焚膏继晷日夕不止潜心著述而成。但除了直接参与编撰的三百学士外,四库馆还有四千抄书手。汉代有“书吏”“书史”,唐代六部有“楷书手”,当然古代还有佛教“经生”“抄经手”,那么在《四库全书》馆舍作抄誊工作的这四千人(一说3800人)肯定也是书法(毛笔字)写得极好极熟练之人。尤其是我认为:它与我们批评的清代馆阁体“乌”、“方”、“光”并非是一回事,那应该是已入科举之举人进士状元探花之间,世情交际往还后为人写楹帖中堂对联和大字匾额时那种特定的书法趣味,大抵是指大楷以上的大字;而抄录《四库全书》者的小字恭楷,点画清晰可按、规范正确,细究这样的实用基调,正是从明代台阁体的要求楷字干净整洁中来;它并不是乌、方、光的典型表现。小楷恭书,细劲稳健,既非“乌”、也不“方”,过去我们把明代台阁体和清代馆阁体混为一谈,实在是误解了古人。或者更准确地说,乌、方、光至少还是书法风格表达方面一个不太高端的表现,拥有起码的粗浅的艺术意识;而抄书手则完全是实用的写毛笔字,它是越整齐划一布如算子、越像印刷字越好。

  “聚珍版”的由来

  金简为四库全书馆之副总裁,主持刻书庶务事宜。抄书手当然都归他管。从乾隆汇刻《永乐大典》稀见典籍开始,他就是专管抄、刻书的庶务和技术活儿,而并不介入文字内容学者编撰序列。这一判断是从金简的出身朝鲜族、又隶属满族正黄旗而非汉臣的背景中得来的。他又是内务总管大臣,善于忙事务,比如,因为卷帙实在浩大,雕版虽然精细考究,但耗费耗时将遥遥无期,于是奏请恩准,改用木活字印刷,还拟出实施方案、预算费用耗资若干,据说皇上虽然赞成用活字以省工费又有快捷之便,但却嫌“活字版” 称谓不雅,遂改为“聚珍版”。皇上金口一开,“聚珍版”印刷遂获定名,正式的名目,是“钦定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四库全书》原是抄本,共抄七部:文渊阁本(紫禁城)、文溯阁本(沈阳故宫)、文源阁本(圆明园)、文津阁本(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文汇阁本(扬州)、文宗阁本(镇江)、文澜阁本(杭州),並不牵涉到刻版的问题;而汇刻收入《四库全书》中的《永乐大典》稀珍本及其他刻本约有百余种,这个“聚珍版”活字版就起重要作用了。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