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公共艺术更上层楼-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大家讲堂

推动公共艺术更上层楼

2019-11-04 11:13: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公共艺术在最近几年里成为了一个热点,迎来了包括艺术界、公众、商界、政府等在内的多方关注和参与。在中国的一线城市里,市民有很多机会和很多场合能够与公共艺术不期而遇。不过,并不是每一件公共艺术作品都能让每一个人满意,一方面因为艺术本身是仁者见仁的,公共艺术总会面临众口难调的现实;另一方面,确实有一些公共艺术作品的质量和呈现效果差强人意甚至令人失望。

  比如去年底上海市以“落叶季”为背景,以“丝绸之路”为主题,委托相关单位和艺术家创作了多件雕塑和装置作品。但是这些公共艺术作品从概念到造型到审美,都远远落后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水平,也与本地居民的生活没有密切联系和互动,导致很多市民反感,也引来了文艺界人士的反对。最终在舆论压力下,当地政府部门撤销了大部分作品。

  这次公共艺术事件在严肃批评和冷嘲热讽的双重讨论下草草落幕。事件也暴露出城市和公共管理相关部门在委托创作和展出公共艺术作品方面的问题,例如在策划和委托艺术方面的仓促行事、对艺术的鉴赏力有待提高、不了解公众对艺术的态度等等。与此同时,事件也暴露了其背后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即艺术应以怎样的姿态进入公共领域,及其将会面临怎样的现实挑战和公共反馈。

  中国正在经历的美术馆建设浪潮,以及商业地产拥抱公共艺术的最新趋势,两者仍有推动公共艺术发展的能力,并有机会促进和提升当代艺术的公共教育和公共艺术的整体水平。

  对于公共艺术的发展来说,美术馆无疑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因为美术馆这一空间本身及其历史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公共性。但值得注意的是,私人美术馆更加注重出资方的议程和审美,而公立美术馆更加秉持政府意志和公共价值。两者都可以很好地、各有所长地为公共艺术发展作出贡献。但是,今天中国的美术馆在这两端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现实问题。总结来说,私人美术馆面临着运营压力,以及如何平衡私人趣味和公共责任的问题;公立美术馆面临美学滞后于时代发展等问题。

  参与公共艺术的另一个主力军,是先于“美术馆大跃进”而蓬勃发展起来的商业地产。在中国一二线城市中,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营造出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它们对公共艺术作品有务实的需求。于是,今天我们在北上广深常常见到的是公共艺术与商业地产的结合,在商场的户外广场或者室内中庭等空间里展示的艺术作品。公共艺术与商业地产的合作也亟须解决一些重要问题,比如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此外,在合作中如何尊重艺术家的工作、如何推动艺术的积极发展,也需要投入精力和魄力去实现。

  公共艺术在今天面临的现状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如果我们回顾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和历史,不难发觉,国家工程和社会发展特定时期,国家对艺术的需要、引导以及应用。一个能够以小见大的例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雕塑艺术发展。雕塑本身的物质、空间、纪念属性,与公共空间、公共事件、国家价值的联系非常紧密,因而我们也不难看出为什么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大多数中国公共艺术作品的具体造型形式集中体现在雕塑上。由此我们能理解为何在公共艺术领域,雕塑家有着重要作用,以及为什么雕塑协会在公共艺术发展方面保有话语权。再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发展和沿革中一见端倪。其脉络如下:从1952年的雕塑系成立及其随后的现实主义雕塑传统,到1970年代末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后逐渐吸收西方现代主义雕塑和国际艺术新观点与新技术,再到2000年以来的当代艺术转型及与城市结合的公共艺术教学。

  今天的中国仍然在迅速发展,公民日益增长的艺术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公共艺术发展之间仍有矛盾。在历史影响和当下时代背景中,公共艺术如何反映我们共同的过去和共享的未来,仍是艺术界和公共艺术委托机构的责任。(王懿泉)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