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谈青铜器作伪故事(下)-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大家讲堂

陈振濂谈青铜器作伪故事(下)

2019-11-07 08:53:12  来源:杭州日报

 

       自宋以下青铜器作伪的 风气甚烈

  宋末以降,国乱家丧。山河颠覆,士子沦陷,当然不是青铜器的兴盛时代可比。但既有宋人余绪,承传祖脉,青铜器作伪之风仍时长时歇,元代的河北山东山西即晋冀鲁豫,因为战事频仍,青铜器出土相比南方而甚多,皆成作伪仿制样本,有专门的伪作工坊,制作精良,比宋代的时见创意不同。而明代乃有青铜器作伪之名匠脱颖而出,有名的如胡文明、张鸣岐、石叟等等,俨然斯界行业班首、定鼎人物,而其做派不同于宋元的尽量考虑忠实于原器,而是时有发挥,有来源和依据,但又是揉进了自己的天机灵光。初看作伪充真,气息相近,但许多纹饰小经变动,已非商周原貌风神。自宋以下,青铜器作伪的风气甚烈。但在“伪器”中,完全用以货卖交易、进入市场牟取暴利的情形倒不多;而略见发挥,带有若干创意和注入新趣味的做法,近乎游戏,显然也不是作伪欺世的目的。

  清代中期到20世纪的民国之初,情形大变。以欺瞒、诱骗买家藏家古玩商为目标的蓄意图谋的青铜器职业作伪,甚嚣尘上,肆无忌惮。清代中后期已经有不少著名金石学家在青铜伪器上受骗上当,尤其是当时学林有一种风气,一有自称获某某重器后,墨拓若干青铜器拓片,遍征好友题跋;拓片比原器更易蒙人,误题伪器者触手皆是。而藏器购器因陈介祺、潘祖荫、吴式芬、吴大澂、端方等等倡导的风气,人人皆欲入此斯文。于是伪器泛滥,大行其道,至有记载指某金石大家见赠一拓本,反复考证其必为商周某器见诸史籍题跋累累信誓旦旦,结果赠家窃笑直言为从一山东大烧饼上拓下的大笑话。到了民国,由于商业流通与各种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输入加快,更有越来越多的人铤而走险,入此行以取暴利,古器作伪,与盗墓几乎并行。

  清代中后期青铜器伪造最著名的,是《晋侯盘》。在英国人蒲舍尔著的《中国美术》中是作为重器而重点介绍收录。注明是同治九年1870由清朝王府卖出,流传英伦。其腹底有铭文550字,竟超过素称铭文最长的《毛公鼎》499字。若真超过,那么《毛公鼎》的“西周青铜器之最”,将要让位于《晋侯盘》。这就引起了清代学术界舆论的震动,受到广泛注意。一是金文中最长篇的文字,二是盘之尺寸大小比今存标准器如《散氏盘》《虢季子白盘》都明显要大很多;三是又事涉英国人,四是还被重点收入早期欧洲极罕见的介绍中国美术之书,于是自然奇货可居,甚至学者讨论青铜器,都称为“蒲舍尔氏盘”。但经专家鉴定,连盘带字,均为假伪。于是竟成一反面例证:前面越引人注目,后面则越恶名昭彰。一拜其“著名”所赐,二因收入英人《中国美术》一书而影响甚大,遂反而成为人人皆知的最著名的伪器。

西周散氏盘及拓片 

  民国作伪又与宋元明清拉开距离

  民国的青铜器作伪,因了交易巿场高利润的刺激,呈现出一种专业化、集团化、分工细密、假造工艺技术复杂,摹仿效果逼真的特点,从而与宋元明清拉开了距离。从二十年代到抗战军兴,鉴定家们遇到了遭遇伪器走眼失手的无数挑战。概括起来,大约有如下一些最易上当的作伪方法。

  如有伪器做铜锈的厚度、密度、颜色、质地。真器百千年蚀成,深浅厚薄不同;但伪器则一时作伪,假作铜锈则多见相同而无参差。

  又如有以破损的真物青铜器熔化后再行铸造,其合金成分无法检测出来,更以此类合金配置所做的伪新器在30至40年代再埋入土中,加以老化,70年代又起复在香港澳门市场上出现。

  再比如地域特色:西安伪器常常十分关注铭文,有的在现在无款旧器上新刻伪造铭文,有的熔铸旧器成新器再新刻伪铭文。

  又比如北京青铜器伪造讲究门户清晰,最大的“古铜张”张泰恩为龙头,培养学徒12人,其中7人成为青铜伪器的高手名师。最著名者为王德山,其做铜锈有独门绝技,传说乃用酒精和漆混合,为京津一带古董行口耳相传心照不宣。上海则出现过以刘俊卿、叶叔重合开作伪制假工坊,其仿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觥》《青铜卣》竟以极专业的作伪技术骗过师傅级高手,得以天价售出,连最精明的专事古董海外独家经营的卢芹斋也上当。这些业内传说,可以告诉我们当时的青铜器作伪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

  据民国时记载,青铜器作伪的常用手法有十多种,如以青铜残缺碎片重铸而伪;如以小器熔化改铸大器而伪;以旧器上追加纹饰图样而伪;如以整器作焊接装饰而伪;如以真器照片重铸仿器而伪;许多泄露作伪痕迹信息者,等等不一而足,但统观这些作伪方式,最容易被识破的破绽,就是年代、地域不符。残片重铸、加纹饰、焊接饰具等等,作伪者稍一不慎,都会犯不同年代张冠李戴的错误。至于铜锈做假,多为把原器浸泡于盐酸石灰合色素的水中,或硫酸与氨混合水中,再取出将之埋入地下三四年,俟其自然产生化学反应,形成近似真器的绿色包浆。北方的伪器名家王德山自述即多用此法,还说极其有效。

  概言之:铸器作伪、铜锈作伪、铭文作伪,是我们判断青铜器作伪的三个关键。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