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茧纸”·旧纸作伪(上)-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大家讲堂

造纸术·“茧纸”·旧纸作伪(上)

2019-12-26 08:58:34  来源:杭州日报

 

沙孟海《临河序》

  30多年前在一次首尔的印刷术起源国际会议上,结识了潘吉星先生,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是中国研究纸张发明和造纸术的最知名专家,著作等身。共同出席会议的几天相处,不但恶补了我在书画用纸,尤其是魏晋时期麻纸、茧纸、后来的竹纸等有历史记录的造纸史研究方面的知识空白,还因此而结翰墨善缘。回国不久就收到潘老赐寄仿唐麻纸两张,2x3尺见方,扁形,毛边。嘱我题两纸,一纸自存,另一纸寄还他。他知道我会写题跋,还叮咛最好写与唐纸有关的内容,不要抄一首唐诗敷衍塞责。那时我是恭恭敬敬,沐手而书。但对唐纸考证究竟写了哪些?已经忘了。而书写时的感受却至今仍有印象。仿唐麻纸不太吸水也不渗化晕渍,而且纸面并不光滑。偶见磕磕绊绊行笔未畅,有如写包皮纸,但墨色深浸,略见反光,还是与生宣纸不同。大约这样的唐麻纸,是孕育不出王铎那样的笔飞墨舞、弹跳纵横的笔道的。材料工具决定线质甚至风格,信然。

  另一个经历,是关于茧纸。也是30多年前,在龙游路沙孟海师府上,为沙老编《沙孟海翰墨生涯》画册,每日骑自行车到沙府“打卡上班”。一日有安徽客人登门送来一小卷,云是仿魏晋二王所用茧纸,依原传记录试验而成。因是试验新出品,请沙老试用并检验质量高下优劣。那纸约高六、七尺余,为一条幅,纸面嵌有熠熠发光的茧丝,但并不畅滑。沙老情绪很好,特选书内容为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临河序》,以应兰亭集序之景。我当时看看内容大惑不解,因为语句文字有点在讲兰亭故事,但又不是《兰亭序》本文,不敢冒失。沙老边写边说,兰亭文字是从刘孝标《临河序》中脱胎而来。这是当时30岁的我这个年轻人未曾注意的细节。《兰亭论辩》书中读到过,但没有太在意。于是因沙老书茧纸反而印象极其深刻。

  据记载,上古时的造纸原料,多取植物根茎,和纤维类天然树草材料,如亚麻、黄麻、洋麻;檀树皮、桑皮、棉秆皮,还有竹皮;以及棉絮、破布、朽木、破渔网等等。东汉元兴元年(105),有“蔡伦造纸”(其实应为改进而非创造)之说。我推测它应该有两个含义:一是建立起标准的造纸工艺技术流程,二是很有可能从茧丝缣帛为裳为衣成为出发点,走向从茧丝材料基础上再引出更亷价更易获取制造材料的“纸”——用树皮、麻头、敝布、鱼网等,经过汆、捣、炒、烘等方法,从而真正完成了造纸的基本工艺流程。

  潘吉星先生考证早期造纸技术工艺,有如下面一个分为十阶段的表述:1、将原料浸泡;2、切碎;3、洗涤;4、浸灰水;5、舂捣和蒸煮;6、二次洗涤;7、打浆(手工或机器);8、抄纸;9、晒纸;10、揭纸。这应该是普通麻纸、楮皮纸、檀皮纸、桑皮纸的制作过程;亦即应该是在茧丝以后的内容。而如上述供沙孟海先生所试的专制仿古茧纸,则估计更有新方法。因为古人以上等蚕茧丝抽丝织绸以为衣裳,筛汰下来的恶茧病茧劣茧则被以漂絮法提取茧丝棉,以成棉垫棉被供保暖之用。而每一次漂絮后,在篾席上必会留下残絮,形成一层薄丝之絮,把它打入麻、檀、桑、楮、竹和人工的旧棉、碎布的原料中,以增加纸张的光洁度与润滑度。我以为最初的纸张,应该是先从茧丝漂絮开始,其后因蚕茧数量少且不易得,这才开始大量引入农作物植物中十分易得、遍地可取的纤维质的麻、檀、桑、楮、竹、草等等,形成今天我们认知中习惯的“纸”的概念,而与布帛丝绸彻底拉开了距离。这也才是“纸”字为何在上古就先从“纟”旁的根源。

  倘若这一推理成立,那么沙孟海先生试的茧纸,是一种特殊的以茧丝占最大比例的专门制纸法:茧丝不再是点缀和陪衬,而是取代“麻”“檀”“桑”“楮”“竹”普通常见植物材料作为主体造纸原料的一种反向新制法。而有了这样的推测,我们也就可以做这样一组假设:

  一,最早是纯茧丝织就的布匹(绢帛丝幅),为裳服衣裙之用。

  二,丝绢平整光洁,可以用来书写重要文字内容。于是就有了马王堆帛书这样的珍贵古迹传世。但竹木简牍易获,绢帛则难得。故帛书灵光一现,出于偶然,无法作为书写材料的主力构成一个时代。

  三,绢丝缣帛名贵不易得,笨重的竹木简牍还是日常的书写材料。但仍因不便,于是就有了改革的欲望:改良名贵的丝帛,让它在书写材料上尽可能更大众化,于是有了蔡伦造纸——“纸”终于正式登场。成为大宗日常书写材料的主角。但它起源于茧丝,故“纸”字仍取“纟”旁以明其属。

  四,蔡伦时的纸,工艺技术成熟,已经很少用茧丝。故而“茧纸”在东晋时,应该是一种造纸术的回光返照,因为这时绢帛与纸已经分道扬镳、各领其属了。于是,“茧(丝)”“纸”合一,反而属于一种别出心裁的创意,成了稀罕物,这才有了沙孟海先师所书的茧纸墨宝即刘孝标《临河序》大作。

  亦即是说,纸张的制造,是先从茧丝织物初为书写材料即“帛书”开始、以对应于日常的竹木简牍的。其后,又因为还要趋于简便易制以应付日益增长的大量日常文书书写,又取楮纸、麻纸等易制又便于光滑书写,遂大行于天下。这时,茧纸应该是作为大众使用麻纸的同一历史时期的“豪华版”“升级版”而存在。但早期历史都已湮灭,我们每天在念叨的四大发明之一蔡伦造纸的故事,是先从已成形的“纸”开始,本来没有茧丝绢帛什么事。但正是拜沙师孟海“茧纸”话题之所赐,因为茧丝入纸的启发,才让我们恍然大悟,为什么“纸”字从“丝”?正是因为在上古时代,早已有养茧取丝风气。衣着的缣帛是贵族高官裳服专享,而平民则以衣粗麻为普通风气;但另一方面,茧丝材料作为一种主体材料(茧纸),又可以作为麻、楮、檀、桑、竹之方便易得材料中的精加工角色和特殊配属角色(麻纸中的稍入茧丝),两者之间,正构成了中国古代造纸史初始阶段的四部曲:1、衣帛缣素;2、帛书;3、以丝帛造茧纸;4、麻檀桑竹纸之制造但特意取“纟”旁以明其属。(陈振濂)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