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祖志与《杨柳楼台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故事

袁祖志与《杨柳楼台图》

2018-08-15 08:19:0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不仅如此,袁祖志还邀请当时沪上的绘画名家,以“杨柳楼台图”为主题,挥洒丹青,留下图像记录,上述吴毂祥作品即是一例。在此之外,为其绘制斯图且作品可见者还有俞礼、陆琪、倪茹、潘耕数家。

  俞礼所画为三株柳树迎风吹拂,柳堤右下侧露出楼台一角,一高士趺坐其中,数卷诗书陈列其侧。作者题识曰:“杨柳楼台图,翔甫老伯大人嘱画并请大雅两正,俞礼。”钤白文方印“俞达夫”。俞礼(1862-1922),字达夫,号随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任伯年弟子,擅画山水、人物和花鸟,在上海以鬻画为生。陆琪所写为一座楼台矗立在山麓下,远处山峰对峙,一人坐于阁楼中,眺望远景。作者题识曰:“杨柳楼台图,仓山旧主属,陆琪。”钤朱文方印“琪”和“韵樵手笔”。陆琪,字云樵,一作韵樵,浙江萧山人,擅画山水、人物。倪茹所绘为一座阁楼屹立于湖边,隐约可见一人之背影,近处为绿树掩映,远处则水天一色,一望无垠。作者题识曰:“杨柳楼台图,翔甫姑丈大人命绘,乙未冬日姪辈倪茹谨写。”钤朱文方印“儒粟”。倪茹,字儒粟,浙江杭州人,曾为诸生,自称乃俞樾(1821-1907)弟子,擅诗文书画。“乙未”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倪茹言袁祖志为姑丈,则两人有姻亲关系。潘耕所绘为一条河流的两岸,杨柳依依,一座茅亭坐落于河西一侧,两人对坐相谈,亭边水流潺潺。作者题识曰:“杨柳楼台图,戊子冬至日写似仓山旧主,即请正之,稼梅潘耕。”钤白文方印“潘耕私印”。据杨逸《海上墨林》记载,潘耕,字稼梅,浙江秀水人,擅画山水,兼善人物,师法胡公寿。此处之“戊子”为光绪十四年(1888年)。

  《杨柳楼台图》创作的时间集中在1888年至1895年间,可知是袁祖志在不同时段邀约画家绘制。诸画虽然都是围绕袁祖志别业所绘,但就图像来看,均各不相同,已然超越了楼台本身。很显然,画家们刻意营造了一种诗意化的场景,创造了文人所期望的精神家园,其艺术的真实取代了生活的真实。诸画将主人公袁祖志置身其中,这种状态既是对明清以来行乐图传统的一脉相承,又是晚清时期文人画的缩影。袁祖志作为艺术赞助人,客观上成为诸画这一主题性创作的推动者与策划人,诸画又成为诗人与画家交游的实证,是其时海派文化的折射和反映。

  因袁祖志有“太史文孙”的特殊身份,再加上自己文采斐然,又为多家名报的主笔,故形成以杨柳楼台为中心的上海文人交游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杨柳楼台图》即是在诗文唱和之外,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史实。

  值得一提的是,五件《杨柳楼台图》被装裱为一本册页,首页有行书题笺曰:“杨柳楼台图,千寻竹斋主人藏。”不著题写者姓名,亦无钤印。“千寻竹斋”为朝鲜权臣闵泳翊(1860-1914)斋号。闵泳翊亦擅书画,曾流寓上海,与吴昌硕、吴毂祥等人均有交游。吴毂祥曾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为其绘《千寻竹斋图》。此图连同《杨柳楼台图》,成为十九世纪晚期中朝两国文人交往的见证。(朱万章 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