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中隐藏的历史密码-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故事

古文化中隐藏的历史密码

2019-03-08 07:25:38  来源:新华日报

  小朋友们以为“王”字来源于老虎头上的花纹,大朋友们听信了《说文解字》的说法,认为“王”字三横代表“天、地、人”“一贯三为王”,但这些都只是出自人们的臆想。在百家讲坛的系列图书《镇馆之宝2》中,上海博物馆的葛亮,以青铜文物“镶嵌十字纹方钺”为引,一步步索引古文字、古书、古物,为读者还原“王”真实的“身世”。

  “镶嵌十字纹方钺”是上海博物馆青铜馆的重要文物之一,来自于华夏文明的深处夏代晚期,是一件未经开刃的上古礼器。钺的中间有一个圆孔,周围环绕着两圈用绿松石装饰的“十”字形纹饰,历经3000多年时光仍未脱落。那么这个精致的大钺,又和“王”字有什么关系呢?不妨来看一下《尚书·牧誓》中的记载,“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周武王左手握着黄色的钺,右手挥舞白旄,在商郊牧野誓师,这个像个斧头的大钺实际代表的是王至高无上,可以对他人生杀予夺的绝对军权。作为象形文字的古汉字,钺自然就化身成王,凝缩在古汉字中。此时,再看到三横一竖的王字,不知是否会感到那大钺背后的王者威严呢?

  其实在千年时光中,被误读的不仅仅是这个“王”字,从古青铜器中我们还可以为很多汉字验明正身,还原本意。一件文物,有时就是打开一段历史的钥匙,而要还原历史真相,则需要一系列文字、文物,以及逻辑推理的相互辅证。

  作为专业的博物馆,展出的展品自然是精挑细选自成体系,沿着青铜展馆慢走,铺展开的是一条时光轴线。比如,居于首的德鼎为西周早期所造,而大克鼎则为西周晚期鼎的代表,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其重要的证据,就是鼎身纹饰的变化。德鼎更为具象,是具体的从中间劈开的神兽龙的形象;而到了克鼎,则将龙形化成了抽象的波曲纹。这些青铜器龙形的变化其实反映出的是古人审美观念的变迁,顺着青铜器的时光轴走下去,你会发现古人的审美也在不同的时间反复,就如同我们现在的流行风潮。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