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藏品故事

故宫文物南迁入川记(上)

2019-07-25 08:58:10  来源:华西都市报

故宫馆藏的新石器时代陶器。  

  历时十余年,辗转上万公里,上百万件文物几乎无一损毁遗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故宫博物院文物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被迫大迁移——13427箱故宫文物的精华运离北平,先至南京,后至西南,分南、中、北三路辗转入川,跨越14年光阴。战火纷飞,一路坎坷。

  文物南迁入川,是在兵荒马乱的条件下进行的,途中遭遇了大雪封山、汽车翻覆、船只遇难、敌机轰炸等种种险情,整个过程中文物几乎没有损伤毁坏,也没有遗失盗抢。这里面除了幸运因素外,文物典守之完备严密,文物装箱之巧妙科学,令人叹为观止。

  在当时抗战背景下,军队、国民政府、地方政府、地方老百姓……可以说,故宫文物南迁是全国护宝、全民护宝的一次伟大行动,堪称中华民族在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史上创造的奇迹。

  在这场举世瞩目的文物大迁移征途中,四川百姓尤其是峨眉、乐山民众做出了在当时艰难条件下无私的贡献和护佑。

  耗时一年整理包装南迁文物

  民国二十年(1931)九月十八日,日本关东军突袭沈阳北大营;翌年进攻热河,窥伺华北;1933年更攻陷山海关。形势告急,中国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转移,以避战火浩劫。此后十多年,故宫的大批珍品文物在南下、西迁的大转移途中,历经了上万公里的漫漫长途,遇到接踵而至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故宫南路“迁徙”负责人庄尚严的儿子庄灵先生的评价不无道理,说它是世界文物播迁史上的奇迹,绝不为过。

  1932年秋,故宫人开始对转移文物的挑选,最终选定的珍品包括书画近9000幅,瓷器2.7万余件,铜器、铜镜、铜印2600余件,还有《四库全书》等各种文献。

  以故宫转移为题材的回忆录《承载》的作者章剑华介绍说,“当时,故宫人光打包就花了大半年时间,一共打出13427箱。每件文物的包装至少有4层:纸、棉花、稻草、木箱,有时候外面还套上个大铁箱。这一步骤保证了运输途中不论翻车、进水,损失微乎其微。”

  章剑华说,如此精密的打包工程,主要出自故宫人自己的摸索和试验。“由于不放心,1.3万多箱文物,几乎都是由故宫里的文物专家、老职工,包括当时的领导亲自动手,每一件、每一箱都非常严密。”

  待故宫人经过反复的空中落下试验、确认无误后,才在箱子外面打上当时政府和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封条,封条上记载着封存的年月。

  就这样,从挑选“南迁品”到如此耗时地包装完成,故宫人共花了近一年时间。

1 2 3 共3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