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与保护20世纪建筑遗产-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头条

认同与保护20世纪建筑遗产

2018-10-15 09:06:08  来源:人民日报

  事实上,20世纪建筑“申遗”的成功,也从不同层面推动着当代建筑遗产的涌现。2018年,由英国“历史的英格兰”机构评选出的17座后现代主义建筑入选英国当代遗产名录。其中有1991年建成的英国国家美术馆赛恩斯伯里展室,它因设计完成度高,实现了将现代主义、当代建造与英式古典主义相结合,巧妙地运用钢、石头与玻璃材质,成为象征性与历史人文等场景相融合创造物的典型。这17座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入选,不仅彰显了建筑遗产所包含的城乡不可或缺的环境品质,也打破了遗产认定的时间限制,无疑成为20世纪遗产认定的范例。

  无论从艺术审美观,还是历史人文观,20世纪建筑遗产是更具生命、更富记忆、更有神韵的。对此,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在2008年发表的《20世纪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一文中说:“没有哪个历史时期能够像20世纪这样,慷慨地为人类提供如此丰富、生动的文化遗产,而面对如此波澜壮阔的时代,也只有文化遗产才能将20世纪的百年历史进行最理性、直观和广博的呈现。”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于2014年组建。该委员会以国际化视野和标准,在2016年和2017年评选出两批共计198个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不仅受到建筑文博界赞赏肯定,也得到社会公众的热烈关注。同时必须看到,由于20世纪建筑遗产尚属新遗产类型,缺乏实施保护利用的法规保障。在大多城市中,20世纪遗产相对于已挂牌的各级文保单位,较少得到人们的认同和保护。仅以北京为例,新中国标志性建筑如总工会大楼、北京师范大学主楼、华侨大厦、北京儿童医院等均全部或者部分拆除。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检阅这40年的成果,城市建筑是最重要的历史物证,其中20世纪“80后”改革建筑应该成为20世纪建筑遗产的典型代表。

  英国20世纪学会前主席G·斯坦普曾说:“命运的车轮正在不断地加快转动,创新和复兴之间的距离正在消失”。其意义在于提醒城市管理者、建筑师及公众,20世纪城市最可贵的当属文化特色,它不仅融入城市的血脉,更构筑城市的性格。由此,对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就是要找寻到最恰当地对它“再利用”的形式。

  借鉴国外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之策有几点启示:其一,提升公众保护意识十分迫切,旨在改变20世纪遗产价值认知低水准的状况;其二,提升科学认定标准,旨在找到与时代发展相符的历史、艺术与科技手段,为20世纪遗产的“活态利用”确立技术支撑;其三,提升立法编研计划,旨在突出法理学理的严谨周密,以强调对城市可持续建设的指导意义;其四,提升对建筑师贡献的传播力度,形成百年建筑与百年巨匠共荣的魅力写照。

  一座城市能否被历史记住,在于很多因素。建筑是城市的“活化石”,20世纪建筑遗产理应承载其中的责任与精神。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