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大了,美术馆离“生活方式”还远吗-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头条

客流大了,美术馆离“生活方式”还远吗

2019-02-19 08:43:24  来源:解放日报

  相较于欧洲一些美术馆,国内美术馆发展时间较短,展览陈列、学术研究等起步稍晚,但近年来,作为展陈之外“重头戏”的公共教育已迎来爆发式增长。去年本市美术馆共举办公共教育活动3300多场,分为讲座、放映类活动、导览类活动、儿童美育类活动、工作坊等。公共教育活动成为美术馆转变职能、培养观众的重要手段。

  “美术馆不能只是展览馆。”在接受采访时,业内专家纷纷提到这个观点。美术馆除了“看展”,还应该是一个可供市民休闲的公共空间,“小朋友可以参加活动,成年人可以观展,一家人能在馆内用餐,美术馆可以解决市民一天的需求。”纵观上海各大美术馆,餐饮、文创几乎是标配。中华艺术宫改建为美术馆时,引入某品牌咖啡等功能性的配套餐饮服务,此外还设有文创产品展示区;刘海粟美术馆一楼大厅便有咖啡座席,同时售卖部分文创产品。无论公立、民营,美术馆都力图延长观众在馆内的停留时间,拓展此种“生活方式”的功能边界。

 

  公众艺术素养有待提升

  不过,优质美术展览资源稀缺、公众艺术素养有待提升也是不争的现实。在美术馆担任志愿者的韩振缨记得,曾有位带着儿子看展的年轻父亲,因不知“五卅”而将画作上的字读成“五州”。“我马上过去委婉地进行更正,以免对孩子造成误导。”此外,一些参观者在美术馆无视“保持安静”的提示,大人大声交谈、孩子随意奔跑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志愿者提醒、督促。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张未分析,公立美术馆、民营美术馆、私人美术馆面临的问题并不相同。公立美术馆无门槛、无门票,不缺观众,但素养参差不齐。坊间常提及,某热门博物馆的古画展柜上,永远有脸和手的油痕。“民营美术馆游客量没那么大,相对面向特定观众群,它们的问题是需要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由于没有足够馆藏,需要不断更换展览,在资源上不如公立,这是民营美术馆捉襟见肘的地方。”私人美术馆的生存困境也类似,本身美术馆有商业性的需求,由于是非盈利机构,只能以公益方式运作,处境尴尬。“美术馆需要持续投入,私人美术馆收入有限,造成的后果是商业运作不好,学术也做不好。”至于北京某私人美术馆实现“自负盈亏”,已值得称道了。

  美术馆如定位不明,折射在展览上,便表现为观众有“看不懂”的抱怨。有艺评家提到,某画展上,不少留言的观众反映看不懂作品。“实际上这是社会的代沟,城乡、年龄、教育程度的差异让观众对画展的认知度不同。美术馆没有清晰定位的观众群,导致大家认为展览没做好。”不论公立、民营,美术馆都需要有自身的清晰定位,以此服务目标群体的观展需求。

1 2 3 共3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