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再谈中国画:笔墨还重要吗?-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内动态

2017再谈中国画:笔墨还重要吗?

2017-12-29 09:03:56  来源:光明网——书画频道

  谈及此处,中国画的艺术教育又成为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画家的任务主要由新式美术院校来承担,但大部分美术院校是西画家主持。郎绍君谈及了这其中的尴尬,美术学院大都实行借鉴西画以改造中国画的策略,加之激进思潮的影响,传统“师徒加自学”方式不是被取消,就是被矮化,甚至妖魔化。

  而传统绘画以潘天寿说的“师徒加自学”的方式传承,主要途径是对前人经典作品的抚、慕、临、仿,进而师法造化,自立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追求传统中国画家诗书画印、书画同源的笔墨精神。

  “我想大声呼吁,中国画的本体应该是诗书画印。”陈平认为在中国画创作中,诗书画印是中国画本身的精髓。他回忆了一个感悟很深的故事:

  当年,二十四五岁的陈平刚刚毕业,带着自己的书法、绘画、篆刻,跟着卢沉先生去见李可染先生。“先生看到我的篆刻的时候,给我很多夸奖和鼓励,又说让我帮他刻印,走进屋子里选了大大小小七方石头拿给我,每个印刻什么写了一个纸条。”

  年轻的陈平诚惶诚恐,回去之后,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去查,然后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印上去刻。经过一段时间,印刻好了,卢沉先生又带着他去找李先生。“先生很满意,但是他跟我说,印有一个规律,不管是刻两个字、四个字还是更多字,都要当成一个字去刻。当时我茅塞顿开,领悟到了李可染先生艺术中的精髓,画即是如此。”陈平回忆。

  恰恰在多年之后,他又遇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某一次,在深圳陈平碰到了万青力先生,先生告诉他自己最近在学诗。“我心里很纳闷,我说您那么大年纪了,谁能教您学诗啊?他说他跟饶宗颐在学,他说饶先生告诉他一个秘密,不管做绝句、律诗、古体,都要当成一个字去写。”这样陈平突然想到了李可染先生的观点,这也成为他多年来做艺术所坚持的方向,无论绘画书法篆刻,心与笔连接在一起,绘画才有可读性。

  在陈平看来,美术学院教学中首先要打问号的就是我们最看重的“笔墨”到底有多少能够灌输到学生身上?学生能够获取多少?

  因为真正懂得笔墨的老师已经不多了,真正懂得笔墨的画家也不多了。“当我们的中国传统教育遭遇断裂之后,大家首先拿起来的是铅笔,再拿起毛笔,感觉是不对的。”陈平坦言,所以中国画的发展中的确有很多内容是偏离了中国画本身的真正精神。

  在20世纪的中国画艺术教学中,潘天寿是一个功不可没的推动者,他强调“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而张立辰正是潘天寿笔墨和艺术观念的直接继承者,成为当今中国画创作和艺术教学的重要代表者。

  “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画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潘天寿先生的‘中西绘画拉开距离’论,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要求学生站在中国民族文化立场深入研究中国画意象造型规律和笔墨传统,强调学生苦练笔墨基本功;在潘天寿先生坚守、力倡笔墨传统的教学、创作基础上,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笔墨结构’说。笔墨是有别于世界其他绘画语言的特质表征,‘笔墨结构’是中国画的灵魂和命脉。”张立辰说。

1 2 3 4 5 6 共6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