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海丝”基因重振“中国白”(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内动态

激活“海丝”基因重振“中国白”(组图)

2018-01-11 17:32:36  来源:人民网

陶瓷工人正在进行陶瓷雕刻塑形

  3、提质转型,大市场孕育新动能

  “每个月有100多万件陶瓷日用餐具从这里流向美洲、欧洲、澳洲、亚洲等世界各地,成为各大五星级酒店、大型跨国集团的指定餐具。”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的流水线上,工人师傅们紧张地忙碌着,注浆、烧制、冷却、分选、装饰等各个流程井然有序。“像这台印花机,一天可以印制2000多个盘子。”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郑富垚告诉记者。

  一个产业上聚集了10万多名从业人员,德化陶瓷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德化本地工厂很多,用工需求大,外来的工人很少。年轻人不愿从事这一行,我们工厂工人平均年龄为43周岁。”郑富垚向记者讲述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一边是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大,一边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德化陶瓷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招工难”正成为当地陶瓷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用机器代替人工,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是必然趋势。许多陶瓷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自动化生产线,促进滚压成型、注浆成型、自动喷釉、直接印花、数控雕刻等先进技术代替人工,提升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水平。

  “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既提高了效益,也保证了产品品质。陶瓷餐具作为耐用品,我们每一件产品底部都印有生产日期,承诺5年包换。正是因为对品质的严格把控和追求,我们的产品才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年产量维持在2000万件以上。”郑富垚告诉记者。

  在另一家陶瓷生产企业顺美集团,普通的存钱罐变化出2000多种不同造型,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每个国家的硬币大小尺寸不一样,存钱罐的开口也不一样,我们通过反复研究,设计出一个通用标准,被行业内其他公司认可和借鉴。”顺美集团公司经理迟珠香向记者介绍,通过对研发的大力投入和对细节的追求,该公司已成为商务部“中国出口名牌”企业,福建省文化企业十强之一,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设计服务、代工服务以及礼品设计与生产。

  迟珠香说,“一带一路”的提出,让顺美这样的出口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企业要做的是积极推动生产由制造向智造转变,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助推瓷业发展焕发新动能,再踏新征程。

1 2 3 4 共4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