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方知画意浓!(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内动态

入蜀方知画意浓!(组图)

2019-05-23 08:52:19  来源:四川在线

  以画家少有的大部头 为描绘巴蜀山水提供支撑

  今年60岁的管苠棡,本身就是一位作品极富特色的山水画家,几十年的创作过程中,他一直想对巴蜀山水画进行系统研究。

  “绘画虽然是个体劳动,但不同地域的不同风格,才构成了艺术的丰富性。巴蜀是国内自然山水最丰富多元的地区之一,怎么画,应该有理论支撑。”管苠棡说。

  早在1999年,他就发表了上万字的《走向雄秀与神奇》一文,探讨西南山水画的审美取向。2014年底,《巴蜀山水画叙论》正式启动,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4年四川省文联重点课题等资助。“出版社编辑很吃惊,他们说很少有画家写出这么大部头的著作。”

  管苠棡却觉得平常。“中国古代绘画史论著作,有不少是画家写出来的,其实就是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我这部书就是从一个画家的角度,摆一摆巴蜀山水画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与一些“书斋式”研究者不同,管苠棡除了梳理文献资料,还大量采用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丰富该书的内容。每当外出写生,他总会带上相机,拍下贡嘎山、海螺沟、峨眉山、嘉陵江、光雾山等自然风光,还将不少图片与同题材绘画作品在书中并置,让读者直观感受、比较,增强论述和观点的说服力。

  管苠棡还对国内近30位画家、理论家进行了专访,呈现其对巴蜀山水和山水画创作的所思所想,为读者提供启示和借鉴。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就提到巴蜀山水的具体“画法”。“2005年,国家画院写生团进了巴中,对我最有震撼力的就是光雾山拔地而起的地貌。”他发现,只有用焦墨、用黑与白的对比,才能充分表现那种一柱擎天、变化万千的感觉。画峨眉山、青城山,曾来德同样用此手法,呈现云雾缭绕、朦朦胧胧的效果。

  这些都成为管苠棡的灵感来源。下一步,他计划从研究成果中汲取养分,思考新的绘画创作方向。“在传承中创新,这是艺术家的本分,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余如波)

1 2 3 4 共4页

编辑:翟亮亮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