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数字化不能投机取巧-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内动态

文化遗产数字化不能投机取巧

2019-06-14 15:31: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不仅是让文化遗产借助数字技术再次“重生”,更重要的是挖掘其新的生命力,使其形成新的价值,可以被更广泛地延伸和利用,以全新的模式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比如湖北省博物馆依据湖北随州出土的2600多年前的妆奁底部的漆画作品原始资料制作动画短片,并出版了同名的填色图书,鼓励观众用画笔跟古人对话;数字圆明园通过对消失的文化遗产圆明园的复原研究,形成了数字圆明园原创IP ,并以此为基础研发了产品线,涵盖了数字展演、文创产品等领域,展现了从文化价值的挖掘研究到IP打造再到产品化运营的全产业链范例。

  值得提醒的是,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过程,必然不可以是一个走捷径、投机取巧的过程,反而必须要有强大的学术支撑。文物原来是何种模样,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科学研究考证。文物内涵该如何进行数字化阐释,也需要进行深入挖掘,以及多学科的交融互动。正是因为前期充分的研究、投入、转化,才能有震撼的数字化成果,才能带给观众亲历感、参与感,使观众在体验中建立知识链接,并引发情感共鸣,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我国文物资源极其丰富。据文物普查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万件(套),不可移动文物共766722处。丰富厚重的文物资源意味着繁重紧迫的数字化工作。只有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加快文物的数字化进程,才能让更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李绾心)

1 2 共2页

编辑:翟亮亮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