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年画里的温暖记忆(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精彩活动

留住年画里的温暖记忆(组图)

总把新桃换旧符

2018-02-08 08:20:34  来源:杭州日报

秋冬美景 姑苏版 清乾隆年间套色印本

  日本学者曾经指出,日本江户时期的“浮世绘”版画风靡天下,其创作手法,即得自于明代“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许多表现细节。陈振濂说,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许多桃花坞年画,尤其是人物的画法,已经有相当的写实能力,而与上世纪六十年代京沪流行的吸取西方速写、写生技法创作的连环画小人书非常接近了。桃花坞年画刻版讲究刀工,有四大技法:曰发刀、衬刀、挑刀、复刀。行家有“发刀准、挑刀狠、铲底轻”的技术秘诀,这些概括,是年画史上最重要的成果。

  清代·天津杨柳青:“家家会点染 户户善丹青”

  清代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稍后于桃花坞年画,在明末崇祯年间崛起,从清初以后尤其是清末光绪年间,盛行于华北地区,天津一带可谓是“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从业者据说有三千多人。陈振濂说,桃花坞年画在先,杨柳青年画在后,“南桃北柳”已经驰名中外。

  杨柳青初始起于天津塘沽地区,又适应于北方尤其是直隶、华北、东北、西北地域传统年节民俗之需,甚至还引出了河北武强年画、东丰台年画、山东高密潍县年画、陕西凤翔年画等。而城市市民因消费能力高于农村,是年画的主要消费者,故其时的年画,更具有鲜明的市民文化审美特点。直至抗战时,一则时势动荡,二则印刷术渐渐有彩色能力,技术上套版印刷工艺繁复缺乏竞争力,才逐渐衰落。

  今天,杨柳青年画有重新振兴之势,仅在杨柳青镇从事生产作坊和销售的店铺就有六十余间,其间作品在细节讲究方面已然毫不逊色于光绪年间,从民俗时令日用品转型为工艺美术品,又有“非遗”的响亮名号,使得杨柳青年画反而在工艺技术上更精益求精了。

1 2 3 4 5 共5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