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有乾坤”吕寿琨早期北京展出-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精彩活动

“自我有乾坤”吕寿琨早期北京展出

2018-03-19 08:42:55  来源:中国网——艺术中国

  吕寿琨的“禅画”与《遇僧记》

  吕寿琨后期创作风格逐渐发展向抽象,并创立“禅画”。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姚进庄说,“我们不能将吕寿琨先生这一时期的作品简单理解为他将中国传统佛家和道教的元素拿过来融汇入自己的创作,或是仅仅以水墨表现‘禅’,而是艺术家追求超越日常经验之外的自我认知和内心平和的手段,并非目的。”这一阶段,随着吕寿琨的水墨实验逐渐推向深入,他在面对中国画的思想和心境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在中国传统的绘画和思想中越来越体悟到抽象的意象和精神空间,并将西方冷抽象中点、线、面等抽象元素和观念与中国佛、道思想及其个人的精神空间、心境相融汇,孕育出“禅画”这一视觉形式,这些作品的创作和完成时间是上世纪60-70年代。

  “吕寿琨并不认为自己的绘画是禅的诠释,因为禅不能简单的被放入绘画当中。对于吕寿琨而言,绘画类似冥想。因此,他的作品经常是其内心理念与普通观众之间的某种桥梁。这种唤醒深层自我知觉的终极目标,可能是他的作品与其同时代的欧美画家之间最本质的区别——两者的作品虽然在视觉上类似,但是西方画家却没有如此的初衷。 ”

  吕寿琨的“蝉画”系列具有整体的艺术面貌,比如《庄子自在》(1974)等作品,画面以黑白的虚实、轻重对比和鲜艳的一点红,象征了现实的沉重与混乱,那鲜艳的红色则象征了红尘中的热情、生命、希望,它们破茧而出,轻盈在艺术家的精神世界里。尽管画面的形式借鉴自西方抽象艺术,但画面中蝴蝶、烛火、氤氲的水墨变化令它们仍不失中国水墨基因中特有的审美意境,从中我们也能一窥艺术家广阔的精神空间。

  对于吕寿琨艺术追求和后期创作心境感兴趣的观者,可以在展厅最后观看现场播放的影像《遇僧记》,《遇僧记》是吕寿琨亲自撰写的故事,由吕寿琨弟子、知名设计师靳埭强和多位年轻舞者演出,对于理解在当时的时代和环境下,吕寿琨的艺术心境和思想有很大帮助。

  从50、60年代到80年代,香港新水墨和现代水墨运动从开启、发展逐渐成熟,而随着内地80年代改革开放,由吕寿琨等香港艺术家推动的新水墨运动对“85美术新潮”和当时内地水墨画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9-21号展厅,将展出至4月14日。

1 2 3 共3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