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世界提供协调发展范本-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沙龙

阿中文化协会会长斯巴修:

中国为世界提供协调发展范本

2018-08-13 11:31: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莫言作品的“忠实”翻译者

  2013年回到阿尔巴尼亚后,斯巴修在中国作品翻译方面投入了更多精力。由他翻译的莫言小说《蛙》,成为在阿尔巴尼亚翻译出版的第一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得到文学评论家的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并于当年被阿文化部评为最佳译本之一。

  《蛙》是第一部由中文直接翻译为阿尔巴尼亚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此之前的中文作品都是通过其他语种转译为阿尔巴尼亚语的。虽然《蛙》中描述的农村生活在阿尔巴尼亚也有类似情境,但中欧文化生活毕竟存在很大差异,在衣食住行、家庭布局、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区别。在翻译过程中,斯巴修常常为一个词动半天脑筋,反复考证研究。他举例说,在翻译《蛙》时曾遇到“炕”这个词,如果简单地将其翻译为“床”,就会失去“炕”保温、取暖方面的含义,读者也就不能真正理解这一具有中国北方特色的生活物件。对此,斯巴修采取的方法是先对“炕”进行注音,再对其进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解释。斯巴修认为,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词对词”的翻译,要尽可能进入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在尊重作家、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向读者传递更多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信息。

  《蛙》的成功翻译进一步增加了斯巴修的信心,他陆续翻译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中国历史十五讲》等书。2016年,他协助中国驻阿使馆翻译“一带一路”阿文画册,实现“一带一路”图书首次在阿落地。2017年,斯巴修荣获中国政府颁发的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他认为,这份殊荣既是鼓励又是鞭策。目前,阿尔巴尼亚图书市场有关中国故事、中国发展道路和中国文学等方面的好作品仍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对此,斯巴修表示,自己将在《中阿经典图书互译出版项目合作协议》的框架下,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中国图书尤其是文学类作品的翻译事业。斯巴修后来又翻译了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并计划翻译余华、毕飞宇和一些中国“80后”作家的作品。他说,翻译应当涉及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让全世界读者更充分地了解中国。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