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王杲城村遗址即是哈达王城-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空间

开原王杲城村遗址即是哈达王城

努尔哈赤外祖父在此地被俘

2018-06-20 13:25:12  来源:辽宁日报

山上城遗迹。

  这是一座周长2800米的女真族大城

  周向永说:“对于辽北地区的辽金时代以后的文物考古和历史,刘文革非常有研究,他可以讲得很清楚。”这是一位专业考古工作者对一个业余考古爱好者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周向永通过多次实际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

  王杲城村的古代城址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先后有多位中外史学专家到现场调查。

  这一古代城址介于开原市八棵树镇与李家台乡中间,各距10公里,清河在这里由东南向西北弯折,弯折处有拉林河的汇入,河谷由此愈加宽阔。城址既扼控清河河谷,又有东部连绵山地作为依托,地势非常险要。在此向西约20公里,在清河流过两山夹峙的位置,便是明代辽东长城沿线的重要关隘广顺关。

  早先的调查,专家们在这里发现有一座依山势而建的城址,呈不规则正方形,边长150米,山下平地处发现有两道土墙,从这座古城所处位置以及防御设施的复杂程度,人们推测这里是明末女真哈达部的王城。然而,专家最终不能确定这里是哈达王城的原因,其一是城址的规模过小,其二,城址建筑式样的女真族特征并不突出。

  2013年5月下旬,由肖景全、周向永参加的考古调查队对王杲城村遗址进行了重新踏勘。肖景全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看到了一座典型的女真王城。”这次踏勘发现的王杲城村遗址由山上城、平地城和主体城构成。

  山上城,当地百姓称为“后城子”,是先期考古发现的城址。

  平地城,当地百姓称为“小四方城子”,此前考古调查将其视作加强山上防御力量的土墙,其原因是靠近王皋城村的崔家街屯,四面墙址只有东、南、西三面尚存遗迹,北墙因多年耕种被毁作耕地,墙迹无存,只能依东西两墙的北垛来推断北墙的位置和长度。

  平地城的南墙长80米,墙基宽约8米,现存高1.5米至2米,南墙自西向东50米处有城门遗迹,现存残宽20米,在门址东侧发现瓮城结构,残存瓮墙为南北向而略作西折,现存残高约0.6米。东墙长116米,南段保存较好,墙迹清晰,存高约2米,与南墙相接处的东南角可见土石堆积异常隆起,存高达2.5米,应是当年建有角台的遗迹。西墙长114米,现存高约2米,墙基宽8米。在西墙的南北两端,均有大面积的碎石堆积,碎石漫出墙宽,应该也是角台遗留。

  综观整个城池遗址,平地城当年是城址的中心部分,规模不大,周长仅有400米,但是瓮城、角台设施齐全,通过对比沈阳城,专家们分析认为这里应该是当年哈达部的汗王宫所在地。

  此次调查属于全新发现的是主体城,当地百姓称为“大四方城子”,城墙以土石夯筑,城墙长约2800米,依山势地形而建,将山上城和平地城围护在当中。

  刘文革说:“这里发现了女真人筑城的明显特征。”

  以遗址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北墙为例,存高平均3米,墙外挖有宽约3米、深约2米的沟壕,墙体内侧修有宽约6米的马道,平坦易行,马道内侧另筑有墙体,残高约1米,根据女真筑城采用木、石、土结合的特点,当年的内墙之上应该修有木制栅栏。

  王杲城村遗址主体城的发现,平地城城址的确认,为考古专家认定其身份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全面勘察城址之后,肖景全说:“这里简直就是另一个版本的赫图阿拉城。”记者了解到,赫图阿拉城,是年代稍晚,由建州女真建立的后金政权的第一座都城。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