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直在路上(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空间

广东美术馆

创新,一直在路上(组图)

2019-05-23 08:10: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广东美术馆外景。本文图片由广东美术馆提供

《丰碑》。许钦松

《祥云化雨》。朱颂民

《公社假日》。林丰俗

  广州市中心的二沙岛,20多年前一片荒芜,广东美术馆是这里的第一座建筑,被称为“二沙岛的拓荒者”,小岛现在建筑林立,草木长绿,而广东美术馆也与这座小岛一样,在不断创新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艺术发展路径。

  内容创新:传递独特融合内涵

  瓷瓶上扎着铁针、瓷针扎在城墙砖上、悬着的“麻绳”近看是陶瓷做的……在这里,陶瓷可以表现得无比脆弱、无比通透,可以光滑,也可以粗糙,可以像纸张、像布料、像木质。

  这就是广东美术馆近期推出的“新物志——中国当代陶瓷作品展”。顾名思义,就是让陶瓷在当代艺术家的手中,被开发出“新物质”的性格,让观众体验到“陶瓷”这种中国人最熟悉的传统材料的新的可能。

  这样具有传统与当代双重属性的展览时常在广东美术馆上演。

  长期致力于推动广东美术发展的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对于这种“传统与当代”的双重属性有深入的理解:“一方面,广东美术馆作为岭南地区重要学术展示单位,致力于理清广东美术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发展中的重要性,近年推出了旨在彰显地域文化自信、推动普及国民美术教育、唤起集体文化记忆的?其命维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等大型梳理型展览,并取得开创性的成果;同时,广东美术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对外艺术窗口,为彰显当代中国艺术在全球艺术发展趋势下的先锋表达,举办了彰显实验性艺术尝试、推动艺术生产者的创新理念、拓展观者新型艺术接受程度的?广州三年展’ ?广州影像三年展’等大型展览。”

  2017年,“广州影像三年展”启动,其前身是“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时隔8年,这个品牌项目进行了重启和更名, 这样的举措彰显着广东美术馆在展览内容创新上的态度和立场。“时代风华——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精品展”则以时间节点作为学术梳理逻辑,展开对清末到20世纪末期中国近代美术发展历程的阐述,以美术形式向观众传递历史与美的内涵。展览还创造性地在部分画作旁设置了修复展示台,把画作修复前的状况与当前作品并置,突破了常规的内容呈现方式,让展览不仅重现历史,同时传递着当下更好地保存历史、还原历史的使命感。

  “广东美术馆不是一张白纸,其自身已经有多年的文化积淀。”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认为。广东作为中国观望西方之“窗口”,自20世纪以来,走出了众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家,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代表的第一代“岭南画派”,倡导“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创作原则,这不是偶然。

  一方面,广东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广州十三行是清末唯一未被“闭关锁国”的口岸,西来文化和“新事物”也总是通过广东地区进入中国;国内最早的油画是从广东地区进入中国的,最早的摄影技术、摄影作品也是从这里进来的;另一方面,广东人具有创新精神,像李金发、李铁夫等艺术家,勇于创新,快速吸收西洋艺术的精华化为己用,使得中国早期的油画和雕塑极具现代性……这些都构成了广东的文化内涵,也使得历史性与当代性、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成为了广东美术馆的特色。

1 2 3 共3页

编辑:翟亮亮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