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就活给了木版年画”(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把刻刀、一块木板、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一幅画卷说尽沧桑——

“这辈子,就活给了木版年画”(组图)

2018-03-19 08:10:51  来源:工人日报-中工网

  寻找木版年画“接班人”

  在木版年画博物馆中,放着扑克牌、贴纸、丝巾、T恤等新潮的物件,似乎和有着历史气息的年画格格不入。

  而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小东西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印有木版年画图案。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时的宣传纪念品,这些都由任鹤林自费制作。他希望通过这些现代产品,让木版年画和年轻人之间建立“链接”。

  这也是任鹤林和他的博物馆想尽办法宣传开封木版年画的举措之一。

  “工艺品商家们为了提高销量,多用印刷品来替代手工年画。”任鹤林的儿子李力说,“若干年后,如果没有人继承雕版师的工作,雕不出好的作品,印不出创新的样式,恐怕连商家也得另谋他路了。”

  事实上,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并不容易。任鹤林最担心的就是传统木版年画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问题,尤其是今后的年轻人不再喜欢木版年画。

  “年画技艺在传承方面已是青黄不接,如果再不大力培养传承人,开封木版年画技艺将面临中断的危险。”为了让木版年画长久传承下去,任鹤林不断外出参展、演讲,与多所高校建立联系,将自己的博物馆作为高校艺术实践基地,义务为学生授课解惑。

  然而,木版年画的绘制、雕版、印刷程序繁杂,让年轻人接受起来需要时间和过程。对此,任鹤林也有清醒认识:“艺术要不断发展,就要不断创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因此,任鹤林不但注重在国内研究木版年画艺术,还赴德、英、意、法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进行年画专题展演,且著述甚丰。

  “我们现在急需一大批任鹤林这样的优秀人才,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强的生命力,发挥出民族文化特有的品牌和资源优势,同时构建‘非遗项目+保护+技艺传承+传习普及+产业转化’的合理发展结构,才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郑州大学文化产业中心主任汪振军教授说。

  让任鹤林感到欣慰的是,国家越来越重视木版年画的抢救性挖掘,这更坚定了他对木版年画的信心。

  他说,“等了40年,终于盼来木版年画的春天!”(本文图片均为李力提供)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