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徐伟持续定义文化馆-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朝阳区文化馆历经改革源于“人民的内在需求”

四十年,徐伟持续定义文化馆

2018-08-07 08:15:08  来源:北京日报

  毕生所系

  保持好奇心尝试文化可能性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9剧场”的年均票房总额曾达到每年超千万元,演出场次近1000场,占北京市小剧场演出剧目的三分之一强。同时,“9剧场”一直秉持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心本质属性,以创收反哺公共文化事业。在朝阳区文化馆,许多项目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轨迹:公益铺路、商业跟进、产业化扩张、可持续发展,最终有效解决社会问题。

  2008年,朝阳区文化馆创办了“非非演出季”,以“非职业、非商业”的初衷为戏剧爱好者和社会团体提供展示平台。十年来,70多个非职业剧社的100多部戏剧作品在此上演。不管是退休的大爷大妈、北漂打工者,还是在读大学生,都被吸引过来参与其中。今年是“非非演出季”十周年,不仅报名剧目为历届最多,还有外省市剧社报名。

  这些年,朝阳区文化馆一直在将它的触角伸出那幢灰白色的小楼,以各种面貌出现在京城文化生活圈:它可能是一个校外戏剧课堂,如金刺猬全国大学生戏剧节;可能是一处艺术空间,如798艺术园区内的“玫瑰之名”艺术中心;也可能是居民阳台上的一块菜园,如“一米田”社会治理试验。

  “每年有很多艺术院校毕业生寻找机会和平台,徐伟让有梦想的人大胆走进来,没有拘束地创作。馆长不停地在想一些东西,我们每次创作的作品,他都会思考这个作品里还缺少什么,和当今社会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他一直在研究这些东西。” 9当代舞团的一位成员说。

  在徐伟看来,这个文化馆已走出了有形的“文化馆”的局限,它的形态千变万化,只有一条准绳:文化馆是社会治理的工具,文艺是介入公民教育的一种方式,只要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审美情趣,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尝试。

  去年年底,朝阳区香河园地区文化中心开放,“文艺工号”项目正式启动。徐伟说,香河园地区文化中心将目标受众锁定在新社会阶层,除了为本地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还将继续为文艺青年搭建就业和创业的平台。

  在徐伟看来,文化馆作为政府下属的文化部门,要进入所有文化的可能性,而一个馆长应该对什么东西都要有好奇心。为此,徐伟经常走街串巷,与老街坊聊聊天,到798看看展,甚至在看老头下棋时琢磨着能否搞一次棋阵大赛。“生活就是教育,如果不深入到生活当中去,把它当成一个标签,这样的文化馆搞不好。”

  “文化馆的改革是文化与体制改革的一个局部,不仅涉及文化体制自身的变化,也与整个社会体制的变化结合在一起。文化馆30多年来的演进、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总体叙事是相关联的。”徐伟说,文化馆的变化离不开七个字:“人民的内在需求。”

  徐伟依旧在他的“战壕”忙碌着:五月,新建成使用的文化馆“肖邦音乐厅”迎来首场演出;今年内,小庄电影馆将以全新面貌开门迎客……“文化馆就像早点铺,把文化生活像油饼一样供给市民”,这是他的心愿。

  去年,徐伟本来已经打定主意退休,但很快又被返聘回馆里。“目前馆里依然离不开他,需要一些过渡。馆长比之前还要努力,几乎拼尽心血。”文化馆电影项目负责人王通说,徐伟血压偏高,身边同事有时对馆长不知疲倦地工作感到心疼。“他就像电影《敦刻尔克》结尾的战斗机,绝不软着陆,而是开足马力,毫无保留地燃尽最后一滴油;他又像和文化馆在谈一场持之以恒的恋爱,而且一直处于热恋中。”(王广燕)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