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年故宫岁月 他只做了一件事-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青铜器修复非遗传人王有亮

三十五年故宫岁月 他只做了一件事

2018-12-04 09:31: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有些事儿不用嚷嚷得全世界都知道

  在中国,匠人一直遵循着“无名无我”的传统,故宫一代代能工巧匠大多数只留下一个姓氏,他们的生命痕迹悄无声息地留在这些宝物上,不被人所知。青铜器修复也是如此,一直遵循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干我们这行,对一个人手艺的最高赞誉是恢复原貌,就等于你所做的让人看不出来。”所以,王有亮这些大国工匠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永远隐藏在文物背后,便是故宫这些修复大师的人生。当年王有亮师父修复铜奔马,中国文物在全世界巡展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物外交”,郭沫若泼墨挥笔写下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豪迈诗句,形容当时盛况。

  “这些事儿,我师父几乎从来不提。我就没听他跟谁说过自己修过什么东西,哪件是国宝。他对每一件过手的物件都很慎重,哪怕是复制品。”王有亮说,“我觉得师父教给我的,不单是技术,更是他的敬业和做人的品格。”

  抹去文物上所有修复的痕迹,好像什么都没有做过,而实际上,故宫修复师们所做的工作,付出的代价超乎人们的想象。“铜锈的味儿闻多了,鼻子、嗓子、眼睛都疼得难受。”由于常年要接触各种化学品,干青铜修复的人大多都有鼻炎。每当换季一变天儿,一屋子人轮流打喷嚏。王有亮摆摆手,不当回事儿。“都是这么过来的。”唯一跟年轻时候一样的是,他现在也坐不住,原来是心里闹,现在是腰疼。因为修青铜器,累腰,焊接的时候得抱着干,东西不能撒手,老得拿着劲儿,久而久之,落下了腰疼的毛病,不能久坐。

  如今,王有亮同一届的师兄弟有离开故宫的,也有转了组的。他就一直干这行,是因为喜欢,也因为总有遗憾,“自己完成一个器物的修复,心里挺美的,但要说最满意的,真没有。你自己修复的,手艺再好,你还是觉得缝隙补得不够完美,总觉得有缺憾。”

  有人说,故宫的修复大师们在故宫修文物,也修了浮躁的人心,修了我们的欲望,还有我们自以为是的价值标准。确实如此,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坚持着自己的喜爱。在日复一日的修复中,成全了文物,延续了历史,也成全了他们自己,这便是“一事一生”。故宫里不少大师都像王有亮一样,沉稳亲善,温暖谦逊,从容淡然,执着内敛,他们没有因为工作严肃沉闷,却意外的幽默平和。

  “有些事儿不用嚷嚷得全世界都知道,一辈子踏踏实实的,挺好。”王有亮觉得,自己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就够了。(张鹏)

1 2 3 4 共4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