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勇:用心用情修复“时光碎片”-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王景勇:用心用情修复“时光碎片”

2019-04-18 08:36:04  来源:石家庄日报

  “文物修复师不仅要掌握锤、钳、锉、刷、钻等‘十八般武艺’的硬功夫,也要对文物的历史背景知识有充分的积淀,历史、考古、金石、化学等知识也必须掌握,石刻、铸造、色彩、绘画等实用技术更是不能落下,通俗一点说,我们都是‘杂家’。”王景勇介绍,就拿瓷器修复来说,一名出色的文物修复师,既要会用注射器、镊子、手术刀、显微镜等工具做基础的修补,又要能利用环氧树脂、草酸、乳胶等发生化学反应,还得能拿得起锉刀和砂纸,一遍遍地对文物进行打磨,到了调色上釉阶段,还得展示绘画技能。

  王景勇说,文物修复工作并不像外人想象的神秘、高雅,它不仅又脏又累,过程更是磨人心性,譬如仅青铜器的除锈这一步骤,有可能需耗时数月。但能将破损的文物复原,重新展示在世人眼前是所有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动力。

  “想到经过我的手,文物的生命能得到延长,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历经时代变迁,许多文物进入了沉睡,需要匠人还原面貌,唤醒活力。在王景勇心中,文物修复,既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王景勇说,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五千多年漫长的、延绵不断的发展历程中,历代能工巧匠、圣哲先贤灿若繁星,创造了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为整个人类的不断向前推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科研水平的日益提高,包括文物在内的文化遗产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成为新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文物修复是一项非常细致且耗时很长的工程,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有一点马虎。文物也有生命,修复不允许失败,否则一段历史也许就此消亡。

  王景勇告诉记者,一般人眼中的文物修复工作大都聚焦在“修”这个环节,事实上,在动手之前,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先要给文物测量、拍照、称重,还要查询相关资料、调查文物所处环境,接着要求对其成分、锈蚀程度、附着物进行检测等,建立起详实的修复档案,再以此来分析文物的“病害”,进而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法。

  “中国传统修复一般都是讲求‘修旧如旧’,即最终要恢复文物最佳无损状态的‘完美修复’;西方讲求一种‘最小干扰性’,提倡一种‘可辨识修复’,即要区别修复与文物本身的质感。经过多年磨合,现在中国的文物修复已经慢慢形成一种可见部分完美与不可见部分可辨识相结合的修复方法,既满足了展陈又为研究提供了便利。要求修复所用的材料应是可逆性的,且重复的过程也应是可逆性的,应尽量避免‘真正的修复’。”王景勇说,他们在修复过程中,不仅会想方设法把残破的文物复原成完整的器型,动手时还会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可再处理”“材料可兼容”等多项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不同文物的损害度又各不相同,这就需要修复人员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操作时认真、严谨、慎重。”王景勇说。

  从事文物修复工作25年来,王景勇经手修复的文物有很多,他并没有做过统计。“有文物我们就修,根本不会想那么多。想到经过我的手,文物的生命能得到延长,心里特别有成就感。”他说,文物从时间的单一方向不可逆转性、唯一性、不可再造性、历史信息的承载性,以及从现实价值、历史价值来看,其保护性措施始终会伴随始终,所以文物修复师的职责很重要。

  中国拥有璀璨的历史,留存下来的文物不计其数。这些文物的背后,有许多文物修复师,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让已在地下沉睡千年的文物,重新一展它们的风采。他们一直默默修补着、守护着中国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与历史。他们修补的不只是宝物,更是一种永恒的传承!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