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勇:用心用情修复“时光碎片”-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王景勇:用心用情修复“时光碎片”

2019-04-18 08:36:04  来源:石家庄日报

  “时光流逝,我对文物修复的热爱只增不减,这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巧手出天工,跨越千年历史,日复一日的细致擦拭,年复一年的精心修复,只为让“生病”的文物旧貌换新颜。王景勇和同事们凭借巧手静静地修复时光碎片,用汗水延长文物生命,用匠心守护古人智慧。

  “其实现在文物修复师的人手非常有限,一位修复师手中常常有十几件的‘任务’,每天在二三十件文物之间‘连轴转’是常态。比如趁着这件在等待胶水粘合的工夫,马上处理另外一件。而且修复方案一改再改也是很常见的情况。好的修复师需要把握工作的节奏,不是说一个人每天只对着一件修修补补,那不现实。”王景勇说。

  文物就像是历史碎片,每一道缝隙都是历史的记录,修复工作除了手艺要过硬之外,更重要的是保持对文物的敬畏心。因为文物修复师的工作价值在于让国家历史宝藏的生命延续得更长久,延伸人们所能看到的历史长度,将人类智慧更好传承。

  在王景勇的工作室里,X光探伤机、三维扫描仪、便携式能谱仪、金相显微镜等高科技仪器齐备。“高科技让文物修复工作更方便,更利于我们对文物‘诊病’‘治病’。”王景勇说,这些高科技仪器有助于他们对文物的材料构成、理化性质、劣变原因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作科学的定量性质检测分析以制定出合理的保障计划,并对文物材质、性状、损坏状况、修复的程序以及修复所用的材料做详细档案记录,包括文字资料、图片、保护卡片等,以保留真实的历史信息,便于今后的日常维护或进一步修复,给以后的保护研究提供完备的资料。

  王景勇调出一张给文物拍的X光片,黑底白色显影的文物,有不少的块状暗影,还有部分发黑。“小块的暗影,是古人在最初的制造过程中,发现器物有气孔,后期进行了填充。这种情况下,肉眼可能会对我们说谎。使用这些设备,我们才能看到内部的一些瑕疵或者残缺。很多文物是裹在泥土中运来的,有了这些X光片,在清理和修复的时候,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更小心。”

  文物修复不光考验脑力、手上功夫,也是个体力活儿,尤其是修复大件儿文物时。2015年4月,王景勇和同事们进驻长城博物馆,对馆藏铁质文物进行保护修复。这批铁质文物大部分为长城防御所用的铁炮、铁弹丸、量药勺、鸟枪、佛郎机等战争器械,还有一部分农耕用具、宗教用品等。

  这批文物中最重的就是铁炮,最大的是一门将军炮,重约3000千克。在修复这件文物时,王景勇和同事们吃了不少苦头。“拍照、称重、清洗、去锈等,修复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来回搬动它,每一次都得三五个人一起搬运,特别吃力。这个工程,我们大概修复了近百件铁炮,所以工程结束后,每个人的腰都累出了毛病。”王景勇说。

  2017年,王景勇主持了青州香山汉墓出土彩绘陶器保护修复项目,负责修复保护104件残断严重的彩绘陶器。这批文物的主要病害有残断、裂隙、空鼓、起甲、彩绘层脱落划痕等。“我们要耐心去工作,其中有一件文物碎成了近百块儿,最小的一块儿只有指甲盖大小,我们一点点拼接,最后修复好了这件文物。”王景勇说。

  作为“文物医生”,王景勇25年如一日,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坚持着自己的职责。在日复一日的修复中,成全了文物,延续了历史,也成全了自己,造就了“一生一事”的佳话。

  “时光流逝,我对文物修复的热爱只增不减,这是我一辈子的事业。”王景勇说。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