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美丽的民间艺术-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面塑美丽的民间艺术

2019-07-12 09:08:46  来源:山西日报

面塑作品“一带一路”。

  面塑世家

  刘凤兰老师一家居住的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四合院,院内有枣树和菜畦。听说我们慕名前来采访,她十分高兴,当即停下手里的面塑活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与我们讲述了她的面塑人生。

  61岁的她就出生在该村的面塑世家。姥爷冯保全,1906年出生,因从小对面塑艺术的喜爱,便刻苦钻研,掌握了面塑技巧,当时是忻州知名的面塑大家,著名的民间面塑艺人。后来他将面塑技艺传授给刘凤兰的母亲冯翠香,之后冯翠香又成为忻州的面塑名人。刘凤兰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从小聪慧,悟性极高,少时就随母学习面塑技艺,初步掌握其制作工艺,在她23岁出嫁之时,亲手为自己的婚礼制作花馍“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百年好合”等,受到村人好评;观者甚多,传者甚众,声名鹊起,童叟喜爱,本村及附近村庄请她制作花馍的人络绎不绝。

  结婚成家后,她曾担任过村里的妇女队长、文化指导员等职务,家里她还以养猪为生,成为该村的养猪专业户。面对社会和家庭的诸多压力,她在努力经营自己家庭生活的同时,仍痴迷于自己一生所追求的面塑艺术,不断从美术、戏剧、动画片、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去理解和顿悟,注重“和面、蒸面、调色、造型”等面塑制作的各个环节,从中体会“巧、润、透、精”等面塑文化精髓,从而实现了其在花馍制作上质的飞跃:2017年7月,以作品“祖国万岁”获首届全省职工手工艺品展评活动设计奖;同年8月,以作品“岁岁平安”应约去北京恭王府参加国家非物质文化展览,受到中外游客和专家的好评;2018年3月,被山西花馍艺术组委会授予“第二届花馍面塑最佳设计奖”;2019年2月,荣获山西省第三届花馍艺术展最佳人气奖。她现在除专一从事花馍制作外,还兼职担任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文化艺术金融委员会委员。

  制作秘诀

  面塑与其他手工艺品一样,既是艺术,就有其制作秘诀。所幸在我们这次采访中,刘凤兰老师将其制作秘诀和特点公布于世,希望能够借此引起全社会对花馍文化的重视。

  她制作的面塑作品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配料恰当、面馍光滑、不裂。她继承母亲的面塑制作秘诀,注重面塑配方。做面塑时采用的白面和其他配料的搭配比例是:白面粉500克,糯米粉100克,食盐25克,香油50克,蜂蜜50克。在白面粉中加入以上配料,就可以保证制作成功的面塑光泽好看、不裂,保持完好的时间较长;二是注重刀具和镊子、剪子等的综合应用。仔细观察人、动物与花草等的外表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先难后易,重点突破。她认为,不论是动物还是人,面塑造型最大的难度在“脸上”,脸部是核心、是重点。因此必须在脸上狠下功夫,做到观察入微,精雕细刻,方能惟妙惟肖,打动人心。在对有关花草面塑的制作上,注意观察花草特质,从枝干到叶片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都要体会出其相同处和不同处。也正因为如此,由她制作的面塑生动活泼、真实可信,才能够充分展示出忻州面塑的底蕴和魅力,给人以美的遐想和享受;三是注重线条的流畅,色泽的搭配。好的面塑线条和色泽最为重要,线条考验的是面塑制作者手上的功力,色泽搭配考验的是面塑制作者的观察力和顿悟力;四是与时俱进,注重创新。面塑的文化寓意和本质是代表基层人民群众的美好祝愿,将美好祝愿通过精心制作化为具体工艺品面塑,用具体的工艺品面塑将基层人民群众的美好思想情感和祝愿生动地形象地展示出来。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