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美术馆面临的新课题-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高端访谈

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美术馆面临的新课题

刘海粟美术馆“从东方到巴黎——中国留法艺术家百年开拓与交流展”策展解读

2017-10-24 13:41: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策展理念和操作模式的创新

  问:举办本次“从东方到巴黎展”的契机是什么?

  答:促成这个展览最重要的机缘是刘海粟先生。海老1929年至1935年两次游欧,巴黎是他的主要据点,在巴黎,刘海粟完成了他深研西方艺术蕴奥的心愿,也让他充分的了解了世界美术发展的潮流动向。这次展出的《但丁之舟》就是他当时的临摹作品。海老以及稍早留学法国的林风眠、徐悲鸿等老艺术家的这段经历给了我展览最初构想的原动力,最重要的是我们馆有大量海老当年游欧的史料和作品。刘海粟美术馆作为我们国家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公立美术馆,如何突破名家纪念馆的概念,把刘海粟先生的教育思想、艺术创作理念传播到海内外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正巧遇到了这次法方的策展人崔保仲,他是程抱一的学生,程抱一是法兰西院士,又与“法兰西三剑客”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交谊深厚,所以此次引进展的结构雏形就形成了。

  刘海粟美术馆每年都会做一些引进展这也是常规的展览任务之一。以往我们做引进展都是和其他博物馆对接,他们把作品提供过来,我们只是单纯地展览一下,拟一个前言贴贴作品标签就可以了,但此次引进展我们做了一些创新:一方面对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创作理念、教育思想进行必要的梳理;另一方面,能否做到“零时差”“零距离”的引进,通过年轻留法艺术家,作为横切面,将法国的艺术发展现状以及年轻一代艺术家当下在法国的生存状态和创作面貌比较直观地、总结性地展示给中国的观众,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除了引进已经盖棺定论的既往之作,如何“零时差”对接国际艺术、“零距离”面对面交流,是一个值得尝试和探讨的话题。

  问:选择这8位老艺术家和8位年轻艺术家的原因及标准是什么?

  答:我们特意选择了处于百年留法艺术家这段历史两端的艺术家,而省略了80年代改革开放后过渡阶段的艺术家,老一辈留法艺术家和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留法的年轻艺术家都是形象谱系特征明显的两个群体,通过前后两端呈现文化的延续,也是一种艺术史的科普。这个选题也是中国年轻艺术家比较关注的话题,以往年轻艺术家对老一辈都是仰望的,我们现在希望可以做到让他们参与,甚至是介入,这很重要,因为这些年轻艺术家是在你身边的,他们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问:这次展览除了8位艺术大师作品罕见同台亮相外,还有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同时展出,这其中有哪些亮点?

  答:我总结了一下,本次大展大致可归纳出8个亮点:一、“法兰西院士”四剑客——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程抱一全球第一次联袂展览;二、“法兰西院士”程抱一“诗意水墨书法”第一次面向公众展览,也是第一次回祖国展览;三、两位改写中国美术教育史、艺术史的教育家、艺术大师刘海粟和徐悲鸿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同台展览;四、第一次展出徐悲鸿与徐志摩“第一次全国美展”期间在《美展汇刊》论战表达自己喝酒解闷席地作画的励志书法作品《自序》;五、第一次展出赵无极的第一幅水墨作品;六、第一次以“零时差”的方式呈现目前正在留法的艺术家生存状态和最新作品,让观众“零距离”了解当今法国的艺术生态和前卫探索,尝试一种引进展的创新;七、涂鸦艺术轰动巴黎的中国留法街头艺术家庞凡,第一次在刘海粟美术馆涂鸦墙尝试同步涂鸦行为艺术展;八、第一次尝试以信息可视化图表呈现生涩难懂的学术信息,把学术、研究、教育、科普、传播功能整合在一起,创新美术馆策展表达方式。

  问:展览的展陈大量采用了可视化图表方式,主要是基于哪方面的考虑?

  答:本次展览除了内容的创新,我们也做了展陈的创新。美术馆不同于展览馆,展览不应该是一个“挂画”的概念。美术馆其实更像一个特殊的“媒体”,通过策展人或者美术馆学术力量对展出作品重新梳理和呈现,类似于一个二次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更能体现学术场馆对于广大普通观众的尊重。我们考虑到,展览中所涉及的大量学术性史料,有些很生涩,有些很玄乎,观众观后往往不能理解透彻,也就不太能产生兴趣,尤其是当代艺术。我做媒体多年,最明显的感受是,信息的传递应该是科学的、有规律的、有条理的、可控制的。现在年轻一代读者或者观众都是在图形化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整个成长环境中离不开影像、图形、音频……这和稍长一代人通过文字转换成信息的阅读理解模式是不一样的。现代的年轻人不太愿意看复杂冗长的文字,所以我就在思考,能不能把这种视觉化的信息和表达方式也运用到这次展览中来,所以这次馆方花了很大功夫,把学术梳理出来的信息进行图形化,这也是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也是我们站在观众的角度的思考和落地:通过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把内容传递给观众,这是美术馆二次信息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包括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故事加入注解,一方面让观众了解到这段艺术史发展的脉络,另一方面,也是对观众需求变化的尊重。

  问:这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程抱一先生书法作品的首次回国展览,面对这些与书法传统面貌迥异的作品,该做怎样的解读,如何欣赏?

  答: 位列法兰西学院40位不朽者之一的程抱一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诗人、翻译家,更是一位蝺蝺独行的艺术家。他的书法作品开创性地将法文书写及汉字书法与水墨传统糅合在一起,通过文字符号化的表达和水墨画笔意墨趣的映衬,将传统中国文人所崇尚的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创造出别样的诗意书法,也是他对文字、诗歌、国画研究的理念体现,我个人定义他的书法是一种“诗意水墨书法”。

1 2 3 共3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