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江:心性流淌 在书法的技与道中寻找统一-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界大师

汪永江:心性流淌 在书法的技与道中寻找统一

2017-10-18 16:50:13  来源:杭州日报

汪永江作品 草书斗方

  明确技法

  以“道”贯穿书法教学

  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汪永江深知教育的深层作用,他把书法教育作为民族文化复兴的一条重要途径,书法教师则有其必要的社会担当。“书法教师首先要回归教育家的立场,书法教育的重点在于成教化,助人伦。通过书法教育育人,以学生的心性培养为核心。书法教材要超越形而下的技巧解析,传播传统文化之道,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体现人文关怀。”

  关于书法这一学科,汪永江将它纳入到了传统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中。他认为:“传统书法文化的根本是国学,按照马一浮先生的国学观,‘笔法即是礼,气韵即是乐’。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是以儒学为本,‘以六艺赅摄一切学术’,礼乐教化是传统文化的源泉。不同的文化形态多元存在,皆为六艺的支流。六艺之教是人的内在道德自觉与精神支柱,任何艺文形式的思想内容都是国学。” 在传统文化教育当中,书法家的文化修养及其艺术观念与其艺术风格面貌之间是内外关系,内有所思,外有所形,形式是内容的必然选择。

  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汪永江习惯于解析技法形式原理,并以之对照古代书论中的相关观点,来印证经典作品风格形态成因。在汪永江看来,学书是体“道”的过程,形而下层面的“术”与形而上层面的“道”之间,则通过法度来沟通,使“道”能够具体落地成形。

  深入经典

  在大草的天地游刃有余

  当代书坛,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汪永江将之归纳总结为三个类型:其一,传统型书法,不仅强调艺术书法,更注重与人品、人文不可分割,艺以明道。其二,泛传统型书法,这是传统书法的变异形态,强调中西合璧,视书法为抽象艺术,运用点、线、面——抽象绘画的基本造型语言,强调视觉张力(冲击力),认为书法是独立于人品之外的,反对由人品及书品。其三,非传统型书法,在本质上介于书法与非书法之间,是近现代书法发展的极端变异形式,所谓实验书法,只抽取书法的工具材料、汉字结构与书写性,创作观念完全来自于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与传统中国书法几乎失去了联系。

  至于他本人应该归入哪一类型?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找到答案。在诸体书法中,汪永江对于草书(尤其是大草)最为钟情。大草又称狂草,由唐代张旭、怀素等人继承魏晋以来的小草创造而成,这种书体基本抛开了文字本身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是一种近乎纯粹的艺术创作。汪永江认为:“大草是最具有想象力,最有发挥余地的书体,其造型理念在结构与解构之间,其书写状态在高度感性与高度理性之间,其节奏变化起承转合,大开大合,突变多于渐变,其空间展开聚散幅度大,空间整合意识强”。

  正因为此,大草也是诸体书法当中最难的一种,自古以来一流的大草高手可谓屈指可数。而且稍有不慎,就会堕入脱离法度的“自由体”。在常年的教学和实践当中,历代草书经典早已进入汪永江的“骨髓”,在深入理解、掌握古人法度的基础上,汪永江的大草创作得以在法度和性情之间找到理想的平衡。

  其次,是在大草创作中协调理性与激情。相较于篆书、楷书等静态书体,大草是最具动态的书体,可以说是书法中“动”的极点。因此,大草创作多是若迫于事,一路大呼小叫、醉步狂奔而脚不生根,满纸只见潦草轻率,不能沉稳坚毅。汪永江则努力在创作中保持冷静、理性而又充满激情,其基础就在于对草法把握的程度。“在掌握草法的基础上,理性地驾驭大草的变化,但不是破坏古法”。因此,汪永江的大草作品,有着明显的传统色彩,处处透露着历代经典书法的影子;既能感受到他充足的创作热情,又有足够的理性控制和协调。因此,我们似乎不能用某一种类型来概况汪永江的书法,只能从中领略到蕴藏的古典的韵味,和美好的心性流淌。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