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宏苍茫 浑厚朴拙-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艺术巨匠

恢宏苍茫 浑厚朴拙

——王康乐山水画的笔墨意蕴

2018-05-15 09:02:58  来源:宁波日报

王康乐(1907-2006)现代海派山水画大家,籍贯浙江奉化。历任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协会员,黄宾虹研究会顾问。

王康乐《云山多姿 奔瀑生辉》

  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王康乐作为二十世纪海派山水画重要代表,他努力变法,勇于革新,不断否定自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王康乐的山水画,被誉为“国画中的油画”,其晚年山水画,力图从传统山水画中挣脱出来,融入西洋画中的明暗,肌理厚重,吸收黄宾虹积墨法,画面浑厚朴拙,敦实而富有立体感,又从张大千处借鉴“泼墨泼彩法”,增强山水画的色彩感与丰富性,形成了气势磅礴、凝重敦厚、墨彩淋漓的现代山水画新境界。

  在王康乐的艺术生涯中,有三位老师对其影响巨大,他们都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响当当的名字:黄宾虹、张大千、郑午昌。王康乐继承了传统中国绘画的精华,从笔墨技法到章法构图,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据说,王康乐70岁时,临摹的黄宾虹的山水,瞒过了很多人的眼睛,几可乱真,令人称道。他一生都在不断学习探索中,到晚年也不废日课。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杭州举办《黄宾虹画展》,年已古稀的王康乐得知此事,居然携上小板凳,背上画板,足足用了几天时间,对画展作品进行临摹,并反复流连于画展,汲取营养。王康乐对山水画的变法建立在深厚的传统功夫上,他晚年所谓的“国画中的油画”的山水画,骨子里还是中国传统笔墨血统。

  衰年变法,从王康乐临摹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中,可见一斑。他曾用黄宾虹与张大千两人的笔法,各临写《长江万里图卷》。他在临写作品题跋中写道:“余尝临大千先生重彩长江万里图卷,兹仍袭其章法,用宾虹先生笔路写大江东去之景,两师重墨重彩之作,均有神骏脱羁之势,可以意想而难以效及,记之以表思慕。”王康乐先生就是如此不断实践,寻找变法创新的突破口,用新形式,彰显中国画传统之旧精神。

  我们不妨从中国画最传统的笔墨技法,来探究一番王康乐先生绘画语言的“新形式”。笔与墨在中国画中犹如人之骨骼和血肉,不能截然分开,它是相辅相成的。传统国画大多用线条来造型,而西方绘画常用明暗与透视方法表现形象的空间感和质感。在王康乐先生的山水画中,既有中国传统的笔墨技巧,同时又借鉴了西画中的明暗、透视技法。从传统层面上看,王康乐继承了恩师黄宾虹笔墨的精髓。黄宾虹作为近代传统绘画四大家之一,其绘画取法李流芳、程邃、髡残、弘仁等,同时兼容宋元各家,用笔作篆籀,凝重、遒劲,用笔随意但不随便,晚年因眼疾几乎“瞎画”,但笔墨技巧仍有章有法,其晚年之绘画具黑、重、厚之特点,有浑厚华滋之风。

  王康乐笔法与墨法互相融通,用笔厚实,笔法上以富有节奏变化的短线条为主,线条质感富含碑意,正好与厚重、浓彩之墨色相协调。王康乐先生早年学过西画,熟谙西画的色彩、透视及明暗关系,所以他的晚年山水把国画与西画有机融合,就显得十分自然和合理了。他善于用厚墨与色彩来进行造型,营造空间感和层次感,呈现山石的体积与变化,如画山石时,常采用“积墨法”“积彩法”,用点、泼、擦、染等技法,层层复加、堆砌,以此增加山石的厚重感、空间感甚至光感。王康乐借鉴了张大千的“泼彩法”,但其笔下的泼墨与泼彩已经不是张大千的模样了。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