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奇逸李铁夫之谜-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业界名家

人中奇逸李铁夫之谜

2018-12-26 08:19:12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李铁夫之谜

  近日,“人中奇逸——李铁夫艺术精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李铁夫其人,对于北方观众来说比较陌生,但对于南方尤其广东美术界则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实际上,李铁夫是晚清以来游学西方并掌握西方绘画技法的第一人,同时还是兴中会、同盟会的元老,曾资助孙中山革命;1950年归国之后,亦曾在华南文艺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前身之一)任教。

  李铁夫在油画、水彩甚至是国画、书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但是观其作品、考其身世,却往往难得极为确切的资料,这也令当下人们对于李铁夫的认识往往显得表面化、碎片化——人中奇逸李铁夫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谜团与悬案。

  本期,记者专访了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薛良,对李铁夫留下的谜团进行探讨。

  年龄之谜

  “东亚第一画家,我——李铁夫!”这是李铁夫于1947年接受上海《人物杂志》采访时的自我介绍,而这句张扬的自我介绍也被署名为“木龙·霞奇”的作者放在了稿件开篇。据记载,李铁夫在说这句话时“高高地跷着大拇指,那神情很使人好笑”,作者笔锋一转否定了李铁夫“吹牛的成分”,评价道:“他这句话并没有吹牛成分,换了别人,会更神气地说:‘老夫今年八十四岁了!早年从事革命,学画之初,民国还没有影子咧!’但,李铁夫绝不以老自豪,他以画自豪,别的都可以让步,谈到画他不甘示弱的。”

  这段描写可谓精彩,但是其内容却存在一明显的有待商榷之处:1946年刊发的《上海洪声》杂志上这样写道:“李公铁夫,粤之鹤山人也,高龄已届85岁。幼怀大志,佚荡不群,少从吕辉生孝廉游,习诗文书法。”

  “习诗文书法”的李铁夫曾在一幅书法作品中题写自己的年龄为88岁,与此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例如1941年11月22日的香港《光明报》刊发了诗人柳亚子所撰写的《纪念中山先生老友李铁夫先生》一文,其中有这样的叙述:“李先生今年是七十多岁了,问他正确的年龄,他笑而不答,说是忘记了。又问他和孙先生年龄的比较,他说差不多。”

  如此看来,李铁夫的年龄算得上一个谜。1949年11月24日的广州《越华报》上则登载了一则题为《李铁夫八十大寿》的消息,文中明确说明“今天(十一月廿一),是艺术界老前辈李铁夫的八十寿辰,留居香港九龙的艺术界人士,特别联合在金陵酒家茶叙,为这个革命老画家祝寿。”以此推算,李铁夫的出生年份应该为1869年。如此看来,香港《大公报》在1950年7月刊发的关于李铁夫在病中签名保卫和平,号召美术工作者参加签名运动的报道应该是有误的——报道将李铁夫的年龄记为89岁。

  近期,“人中奇逸——李铁夫艺术精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中“李铁夫年表”所载其出生年份是1869年,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薛良介绍,1869年是目前学界比较认可的年份。根据1950年9月7日的广州《南方日报》报道,1950年8月31日,李铁夫由人民政府从香港接回广州。本次归粤,李铁夫在接受采访时仍然没有言明自己的具体年龄,只说“我八十多岁了”。而李铁夫也曾对问询自己年龄者说过:“你们好不懂规矩,问别人年龄是不礼貌的。”1952年6月17日0时55分,李铁夫病逝于广州广东省卫生厅直属医院。追悼会后,骨灰安葬于广州市银河公墓。很多媒体进行了报道,时间确切,出生于1869年的李铁夫,享年83岁。

  李铁夫出生于广东鹤山,原名玉田。祖父、父亲的具体姓名皆有详细记载,其祖父名奇容,父名仁华,而其母载为“张氏”。之后随同乡吕辉生学习诗文、书法、山水,读《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唐诗合解》、《古诗源》等书。孩提时代的李铁夫已经表现出对绘画的兴趣,并有文献记载称“知中国书画之沿革”。1885年,李铁夫赴北美洲英属加拿大,依族叔谋生、求学,至于1887年,李铁夫得其伯父资助,进入加拿大阿灵顿美术学院学习,考试名列第一,获首席(一等)奖学金一年。这一经历是李铁夫欧美游学经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而此项经历也被革命先驱孙中山、黄兴等人以“介绍事略”的形式进行了佐证。薛良在接受采访时也说,这一经历是十分肯定和确定的。

1 2 3 4 共4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