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瓷器远销海外 需提前一个贸易季预定-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清朝瓷器远销海外 需提前一个贸易季预定

2018-01-30 10:08:59  来源:广州日报

 

清乾隆时期广州工匠制作并进献宫廷的珐琅金鼎

        纹章瓷需要提前一个贸易季节预定

        要弄清楚纹章瓷的来龙去脉,可能要先熟悉一下清代广州外贸的历史。清廷设立粤海关管理对外贸易,广州一度成为对西洋航海国家的唯一贸易口岸。因“一口通商”政策之利,广州成为岭南的商业中心,也是世界贸易的枢纽。清代广州中外商人齐聚,中西文明交汇,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由此带来了朱楼画榭连绵不绝、“银钱堆满十三行”的盛况。

  清朝广州航线扩展到北美洲、澳大利亚和西欧等地,形成全球贸易网络,黄埔港停泊的各国商船日益增多。中国的茶叶、丝绸、陶瓷、土布、中药、外销艺术品等从广州出口,海外的洋参、皮毛、香料、珠宝、钟表、棉纱等经此进口。此时的广州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窗口,西人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并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西方。中国的商品和文化曾在欧美国家掀起“中国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规定广州对西洋海路“一口通商”至光绪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期间,黄埔港成为中国最繁忙的港口。据《粤海关志》统计,1758年到1837年的80年中,经粤海关入华贸易的外国商船共计5107艘,足见广州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兴盛。

  当时的黄埔港水面开阔,水深适宜。各国商船按周期性季风变化开展贸易,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贸易线路和通商模式。每年夏初,西南季风吹起之时,欧洲各国商船在经过五到七个月的航行之后,陆续抵达黄埔港停泊。黄埔港是远洋船只能达到的离广州城最近的地方,从这里开始,水域变浅,大型船只无法前行。所有的欧洲商船在这里停留大约三到六个月,卸货、装货。外商需在这里转乘舢板,沿珠江上溯前往广州城外的十三行商馆区,和行商们谈生意,以便在冬季东北风盛行时返航。

  每年夏季,外国商船云集广州之时,也是广州行商们与外商商讨生意的季节。一般来说,东印度公司等采购的大宗瓷器,当季便可备齐,装船离港。但要求特殊的定烧瓷,则需提前预定,到下一个贸易季节交易清算。纹章瓷订单由船长和大班们亲自督办,并作为船员被允许携带的私人贸易物品经东印度公司商船运返欧洲各地。纹章瓷的烧制,从下订单到送达欧洲买家手中,长则需两到三年,短的也需一年有余。由于纹章瓷属于特殊定制瓷器,耗工费时,成本高昂,大多成套定制,每套数量不下200件。

  在清廷宣布广州为一口通商口岸前,外商在广州定制纹章瓷的做法已经蔚然成风。成千上万的中国纹章瓷在广州装船,漂洋过海,前往欧洲。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