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砖画中的“古琴”-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竹林七贤砖画中的“古琴”

2018-04-20 14:13:3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汉中期以前的琴,与后世琴有两点大不同:一是汉中期以前的琴的发音腔只有琴体的一半,而汉中期之后乃至南北朝的琴,从出土陶俑和传世图画上看,发音腔已演变至全体,与今琴相同;二是汉中期以前的琴没有琴徽,而南北朝的琴,甚至魏晋时期的琴,已经具有琴徽。

  譬如砖画中的荣启期与嵇康的琴,都是带有琴徽的。有朋友说不对,荣启期所在的时期,琴是没有琴徽的。这话说得不错,但是我们所看到的砖画,是南朝的砖画,因此其上的人、物,我们应以南朝的社会现实视之,而不是春秋。这就譬如读《金瓶梅》《水浒传》,我们始终要记住,虽然小说家言,构筑了宋代的历史背景,但是其具体社会现实,衣饰、官制、食物、地理等等,都是明朝的状况。因此,砖画中非常明显的琴徽,也就代表着南朝时期琴的特征。同样,在嵇康的《琴赋》中,他也说到:“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钟山之玉。”

  笔者曾仔细数过嵇康膝盖上的琴的徽位,除去被他双手挡住的大致三个徽位,还有十个徽位,也就是说,当时的徽位,应该和今天的一样,是十三徽。

  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琴较之汉代中期之前的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不同,几与后世之琴相同。可以大胆判断,此时之琴与后世之琴,还有些不同,或许在于弦数。譬如自战国以降,琴弦有十弦、五弦、七弦不等。同样是嵇康美男子,他的诗里也曾写过:“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而最晚至唐代,琴已定型为七弦。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古琴这种乐器由古代器型转向现代器型的过渡时期。

  那么,在这个过渡的时期,是否会出现类似于砖画中的“错误”的琴呢?也就是说,琴额岳山在弹奏者的左手边,琴徽向外的“琴”,而非唐之后的“琴”实物,琴额岳山在弹奏者的右手边,琴徽向外?考察前面所罗列的陶俑、画作,我们几乎可以判断,所有的“古琴”演奏,都与今日一致,琴额岳山在弹奏者的右手边。

  这样看来,如果砖画中的古琴只是摆放方向错误,琴额岳山放在了左手边,那么琴徽就不会安放在面向观者一边,而是会在靠近弹奏者一边。但是,砖画中的琴,琴徽偏偏又出现在面向观众的一边,那就是说,这位制作砖画“母本”的画师,凭空“制造”出来一个不曾存在过的乐器。

  这幅砖画中的琴,其刻画之“简单而具体”(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考》论及此砖画中“琴”之语),确实可见画匠的良苦用心。但是可惜,这两张“琴”,都画错了。这错误不仅仅是摆放的错误,更是器物本身的错误,原因不外乎两点:一为画匠对文人士大夫生活的不熟悉,而高阶层的文人士大夫们并没有认真深入作坊或者墓葬中仔细审查,从《世说新语》《两晋史》《南朝史》可以看出当时士大夫阶层与劳动阶层的隔绝、文人们的“不接地气”;二为当时的琴正处于发展成熟没有完全定型的历史时期,再加上瑟、筑等传统乐器的混淆,故而导致了画匠的迷惑模糊。

  到了魏晋南北朝及以后,中国“琴”逐渐定型,七弦、十三徽、发音腔长及全体,其所承载的雅音正声,也成为了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之音,流传千古,响遏行云。

1 2 3 共3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