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博物馆如何面向未来-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艺术博物馆如何面向未来

2018-06-21 10:14: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科技时代的转型与传承

  正是为了看到更好的未来,我们才要重新审视传统。世界上最大的殖民时期的博物馆——比利时王立中部非洲博物馆,已有着近120年的历史。在近期完成了长达5年的翻新之后,这座博物馆已将自己重新定位为流行文化博物馆,并对曾经的殖民系统进行了深刻的谴责。卢浮宫阿布扎比博物馆则是一座2017年才建成的新馆,曼纽尔·拉巴泰(Manuel Rabaté)馆长向大家展示了国际资本与旅游业对传统博物馆重新包装后的惊人效果。那里既有通过编年史布局呈现出的世界文明的面貌,也有对当代艺术的观照,成为人类文明合作交融面向未来的范本。英国国立美术馆的策展人科林·威金斯(Colin Wiggins)为此分享了一段成功的展览案例,阐释了关于象征权威的经典艺术与传统,是如何面临体制外的质疑;女性艺术家是怎样介入为老牌美术馆带来了全新的欣赏视角,让当代艺术从中得到启发,也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在中国,湖北美术馆尝试把当代艺术的创作、研究同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楚地漆器工艺相结合,并举办了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漆艺展。馆长冀少峰将此看作是“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自信”的一个绝佳注脚。

  既与传统抗争,也期待着传统的回归,这是参会的多家海内外艺术博物馆普遍面临的问题。法国兰斯市博物馆总馆长乔治·马尼耶(Georges Magnier)忧心于法国的年轻一代文化修养的降低,可以说全球的文化工作者都惧怕年轻的观众远离美术馆,远离传统文化。这就迫使我们要吸纳新兴的人文思维与科技手段,与观众之间形成更为有效的互动。法国贝桑松市博物馆总馆长尼古拉·秀拉皮尔(Nicolas Surlapierre)则把策展人比喻为“设计师”,他认为更具故事性的策展线索,能让博物馆的叙事语言成为一个全新的有机体。为了不在年轻人心中显得过时和老化,我们必须更新自己的表达方式。瑞士纳沙泰尔民族学博物馆馆长马克·奥利维·孔塞(Marc-Olivier Gonseth)也重点介绍了正在他们馆里举办的新展如何采用了各种杂糅与唯美化的展陈设计,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形成了诗意的叙事风格。当下中国的美术馆也越来越依赖策展人的“设计”,让展览变得更具可视性与可读性。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与浙江美术馆执行副馆长应金飞也在之后的嘉宾讨论环节,重点提到了美术馆策展团队的建设,他们表示,这是一个需要几代管理者苦心经营才能开花结果的人才工程。

  不过很幸运,我们目前正处于科技的盛世,总有新技术能够拉近与年轻一代的距离。加拿大蒙特利尔美术馆馆长娜塔莉·邦迪尔(Nathalie Bondil)和魁北克文明博物馆数码项目负责人安娜-罗拉·巴兹(Ana Laura Baz),与大家分享了北美的先进经验。包括心理学研究与传感器对观众欣赏习惯的收集研究,数字化对博物馆文明传播途径的新实践等。山东美术馆馆长张望也提出“美术馆+”的概念,让美术馆的展览同时出现在线上与线下,更深入到社区、乡村、学校。无论是虚拟现实还是3D化、游戏项目还是手机应用,所有这些改变,都影响着每一层的文化能量。发挥美术馆的教育功能,靠的不是精英化与灌输,只有真正从年轻观众的需求出发,才能把艺术的魅力传递下去。

1 2 3 4 5 共5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