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境之像与言外之意-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化境之像与言外之意

观霍守义教授水墨新作有感

2018-10-09 10:02:15  来源:吉林日报

 

西藏组画(一)

  霍守义教授早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在上世纪80年代初,能够考到鲁美雕塑系的青年学子凤毛麟角。早在其求学之时,霍守义就以扎实的造型能力和朴素的表现能力小有名气。我和先生是同乡,在我学画之初,他的美名在当地已经如雷贯耳,深受比他晚几代艺术学子的崇敬。仿佛冥冥之中注定的,1994年,当我进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时,霍守义已经任教于此6年有余,一年后,他成为我们这届学生的兼职辅导员;再后来,我们的关系变成亦师亦友;再再后来,我们成为亲密无间的同事和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他为人朴实、直率、真诚,他的这种艺术家的单纯、自我的个性虽然偶尔在社会交往中显得不适时宜,但是,却在深层面里正向地影响到了他的艺术观和艺术表达方式。

  雕塑是霍守义的主业,在艺术圈里,他的身份是雕塑家。1988年,他的毕业创作《在地球的怀抱中》入选了第七届全国美展,该作品也成为了他步入雕塑界的代表作之一。在这件作品中,霍守义塑造了一位在矿井中休憩的青年矿工的形象,该作品饱含着雕塑家对底层人士深切的、浓郁的人文关怀。雕塑家凭借矿工形象所散发出来的疲惫感、孤独感和无助感,表达了个人相似的经历和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心、关注:就地深眠的形象附着于简易躺椅上的唯一支点,失重的头依偎在自己的肩头,矿工的整体动势和所有细节都在诉说着疲倦和辛劳。此后30年间,霍守义完成了蛋系列雕塑计划和西藏主题系列雕塑创作,形成了他个人艺术风格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再从现代主义到现实主义的两次转变。期间,霍守义受到了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开始重新审视艺术的功能和价值。他艺术创作方式的转变来自于其艺术态度和对艺术认识的内在变迁,其实,不同时期个人艺术风格只是艺术诉求的外显,现在看来,重要的不是艺术风格,而是艺术家。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