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美育如何以当代艺术为媒介-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基础美育如何以当代艺术为媒介

2018-10-23 09:19:35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国际艺术教育协会(InSEA)2010年首尔艺术报告明确提出“艺术教育是教育品质改革重要而且永远的成分,也是社会创造革新的基础动力,必须协助解决今日世界面临的社会及文化冲击”,吴正雄先生所实施的教学实践研究计划正是在强调“学习艺术的教育”和“透过艺术的教育”本质的不同,并努力使这种实践释放着感人的力量。

  台湾艺术大学师资培育中心音乐教学兼任教授吴慧琳老师的团队则建构了一套透过文化与理解、审美与思辨、探索与表现,培养具有文化、人文深度内涵的课程,称为卓越艺术计划。该计划鼓励艺术与人文领域教师透过跨校社群的分享与研发,以落实统整课程创新教学。计划目标为:1.提升艺术教学品质,强化艺术教育教学成效与学习品质2.建构优质艺术学习环境,深植学生艺术人文与生活美学涵养3.研发艺术教育系统课程,增进学生艺术体验与生活美学体验。4.整合艺术教育资源体系,扩大艺术教育资源运用与影响层面。在如此的实践目标下,吴慧琳老师带领丽山国小全校师生1993——1998连续六年建设实施巡回展览艺术课程:1993年《世界的脸谱 认识我们的好朋友》,1994年《荒漠传奇 璀璨再现 敦煌艺术大观》,1995年《飞览伊甸园 从空中看世界 非洲摄影大展》,1996年《东方可观 北宋大观展》,1997年《NIKI的异想世界》,1998年《KAGAYA》。以《NIKI的异想世界》为例(见附表)。

  我们可以看到该课程融合艺术人文、自然科学、社会,三个领域,包含六大议题,整合多方资源。整个课程设置得科学、完备,每一个主题在融入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跨领域教学、资源开发、活动推广、主题统整教学、校本课程、全员参与各领域都有显著成效。多维的评价检核方式,为我们今后的提高改进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方向。面对当今学校的课程竞争,吴慧琳老师的团队所构建的,体现本校特色、有数年规划连续主题的网状课程结构,是我们特别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我们学校美术团队去年暑期去的香港、深圳、广州交流学习,今年来到台湾。其实在不断教学探索的同时,伴随着我们的是不断的困惑,两年来的学习、讨论、反思与实践,终于让我们越来越清晰。每次学习后带来的思考与新知都让我们兴奋、促使我们改进和努力。但每次深深打动我们的,是这些老师对生命的态度,对生活的热爱和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无可救药的勤奋与执着。同时也被台湾老师们的热情、真挚、无私所感动。吴正雄老师在计划书中说到:期待老师和学生都养成诗性智慧、具备哲学思维、探寻精神性价值。(黄静)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