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回归现实场景-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点评

让非遗回归现实场景

2019-04-18 09:25:36  来源:中国文化报

  

金属镂空及大漆髹饰工艺品“叙香”

  让非遗回归现场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代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生活融合回归现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将“保护”表述为“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公约》中的表述拓宽了“保护”的内涵和外延。非遗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不但需要非遗从业者的努力,更需要各个行业共同努力才能达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激活非遗(特别是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动能,使其通过文化消费走进生活,永续造福人类,成为后非遗保护时代的题中之义。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坚持“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在保护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利用、利用什么,成为目前进行非遗产业开发的重要问题。

  让非遗回归审美

  非遗渐渐离场——这个现场是审美现场、消费现场、时尚现场、生活现场、话语现场。

  重回,不是简单照搬,而是以“供给侧改革”的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当下的审美语境和生活方式。正如刺绣,百年间经历了从“身上到墙上再回到身上”的过程,而如何回,就需要当代织绣类非遗的传承人及从业者,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审美意趣、身材特点……以古老技艺重新定义中国时尚。

  每一次对美的探索都是重新出发。回归审美现场,是让非遗回归大众审美,以当代审美意趣进行审美改革;回归消费现场,是让非遗通过文化消费的方式,进入千家万户;回归时尚现场,是通过艺术再造、时尚表达以“+非遗”的形式将非遗作为生产资料寓于时尚产业中;回归生活现场,是让非遗走进生活,将符合当代生产生活方式;回归话语现场,是在学术研究层面,以非遗为视域,进行跨界研究。(李媛媛)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