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前书法的审美取向及笔法源流-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分析

方向前书法的审美取向及笔法源流

2018-04-17 14:06:47  来源:宁波日报

  这里,顺便提及碑帖之辨。

  对于学书者而言,学碑还是学帖,至清中期突然成为一个重大问题。明清碑版出土数量大增,可以让学书者汲取到更多的新资源;清初复兴篆隶,希望改变越发靡弱纤巧的书风;金石之学日益隆盛,在证经补史的同时,显明了劲质深沉的审美向度——久被“二王”趣味遮蔽或禁锢的北朝书风,迅速醒人耳目,引起知识阶层重视,碑学思潮随风而起。山阴杨可师著《大瓢偶笔》,在金石学基础上提出了碑学思想,“南北朝书,虽多生强而古意犹存。若《张猛龙》《崔敬邕碑》则精粹拔美,妙不可言矣。”他批评帖学之弊,“大都法帖与时递降,是以宋不如唐,明不如宋,明末又不如明初,今则又不如明末矣,可叹也!”同为金石学家的阮元,在《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中指出,“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减笔至不可识”,“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两派判若江河,南北世族不相通习”,“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阮元书分南北派之论,与董其昌画分南北宗之论,都是对古代书画传统及源流迁变的重新认识,以求脱时俗而得古意,钱泳赞之“真为确论”,康南海赞之“伐木开道,作之先声”。邓石如的书法成就得到包世臣的大力推崇,其篆隶之作被列为“神品”。与阮元尊唐碑的看法不同,包世臣尊北碑而轻唐碑。在《艺舟双楫》中,包世臣赞美“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北碑体多旁出”,“画势甚长”,“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故多变态;唐人书无定势,而出之矜持,故形板刻”。康南海《广艺舟双楫》发扬了包世臣《艺舟双楫》之见解,将碑学推至极高地位,指出“今人欲尊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则磨之已坏,不得不尊南北朝碑”。他的书法作品碑意鲜明,雄强率直,影响一时。会稽赵之谦也是身体力行的碑学大师,他认为六朝古刻“乃入超妙地位”,其真书、篆书成就俱高,既刚健拙朴又圆通自如。概而言之,清人重碑抑帖之风气,影响很大。

  当世书法大家沙孟海对碑帖的认识更具有历史眼光。他认为,“刻手优劣一层,阮元、康有为两人好像都没有想到。他们认为凡碑皆好,这是偏见。今天我们看到历代书法的直接资料与间接资料都比阮元、康有为看到的丰富得多,证明他们的话是有局限性的。”沙孟海也具有辩证眼光,既重碑,又重帖:“把碑与帖对立起来,那也是偏见。明朝人对帖学功夫最深,书法名家如祝允明、文徵明、王宠、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继承宋、元传统,大有发展。”“我们学习书法,应当兼收碑帖的长处,得心应手,神明变化,没有止境。我们对待历代碑帖,都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吸收其精华,扬弃其糟粕,决不可盲目崇拜,也不能一笔抹煞。”沙孟海的书法作品确实也能够兼收碑帖的长处,有金石气,又不乏书卷气。

  方向前学碑为主,也没有放弃学帖。其自谓从北碑学结字,从汉隶学笔法,从“二王”学章法。他的笔法,前面我已经说过,对四体皆通的意思有些感觉了。其近作融合了隶书、草书、北碑的笔法,以隶为主,隶中有草,纵横自如。“秦造隶书,以赴急速”,隶书与草书的用笔是暗合的。北碑上承隶书,下启唐楷,学北碑者可体会用笔的源流关系。关于笔法,赵孟頫“书法以用笔为上”“用笔千古不易”之说,向来聚讼纷纭,而我一直信以为然,奉为圭臬。“用笔千古不易”,并非专指写帖,写碑亦然。书法首先是线条的艺术,点画质量决定了雅俗高下。用笔千古不易,意味着用笔须从古法,与古为徒,在与古人对话的过程中,注入书者之个性,驾驭书写之共性。这个共性,是尊重毛笔所具有的尖锋软毫之性,是文人守中道、行正道的修为规则。东汉蔡邕在《九势》中说,“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就把心与手的关系、文与质的关系说得清清楚楚了。点画的变化看似无穷无尽,其实,这一笔也是那一笔,那一笔也是这一笔,笔心始终归一。轻重、疾缓、润枯、平侧、粗细、浓淡、连断、健妍、虚实,都不影响笔力,都未减弱点画的生气,反而,在辩证的关系中加强了张力,丰富了趣味。

1 2 3 共3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