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成龙谈瑞典藏中国清代外销瓷-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大家讲堂

吕成龙谈瑞典藏中国清代外销瓷

2018-05-28 11:11: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紫砂胎粉彩开光花卉纹壶(陶瓷) 清乾隆  哥德堡市博物馆藏

  早期纹章瓷的特点是将大而匀称的甲胄画在中间位置,周边环绕中国纹饰。有些徽章是由当时瑞典两位著名艺术家设计的,他们是克里斯琴·普雷奇和琼·埃里克·里恩。后来甲胄类纹章不再被装饰在显著位置,而是附属于其他装饰,在盘子上只是被谨慎地装饰在口边,以适应当时的审美趣味。

  另一类徽章是拼合文字,例如格里普斯·霍尔姆、利斯伯格、古尔布林格等,其中绘有王室机构格里普斯·霍尔姆城堡徽章的餐具是瑞典历史上著名的徽章瓷,每件瓷器都在蓝色的圆地上描绘瑞典王国的徽章——三顶金色的皇冠,器物上还有用金彩书写的城堡名字的大写英文字母,这种餐具是瑞典东印度公司经理送给国王古斯塔夫三世的礼物。1776年瑞典东印度公司曾为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加冕礼而在中国定制了一套纹章瓷,以供国王用作赠送其亲友的礼物,餐具的外底写有“1776”,徽章上写有“D.19Aug1772”,其意思是1776年定烧,用以纪念1772年8月19日的一次没有流血的革命。

  清代的外销瓷除了徽章瓷以外,另外还有三类,即绘人物的(包括神话、宗教、风俗等题材)、绘船舶图的和绘花卉的。

  清代外销瓷的白瓷胎一般产自景德镇,运到广州后,在广州的河南工厂里完成彩绘和彩烧。正如民国时期刘子芬撰《竹园陶说》所说:“海通之初,西商之来中国者,先至澳门,后则径趋广州。清代中叶,海舶云集,商务繁盛,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器,运至粤垣,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现海珠区),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盖其器购自景德镇,彩绘则粤之河南厂所加者也,故有‘河南彩’‘广彩’等名称。此种瓷品始于乾隆,盛于嘉、道,今日粵中出售之饶瓷尚有于粤垣加彩者。”在广州的中国商人甚至为了便于外商订货,曾专门制作过样品瓷盘,这种瓷盘的周边绘有四种不同的图案,以便外商指定其所中意的。美国旅行者威廉·希基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参观广州珠江南岸的瓷器加工厂后,曾描述说:“在一间长廊里,约200名工人正忙着往瓷器上描绘图案,并敷以各种色彩,有老年人,也有六七岁的童工。”当时这种工场竟有100多个,充分说明外销瓷数量之大。

  中国陶瓷销往欧洲以后,曾对欧洲陶瓷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中国外销瓷的刺激下,15世纪以来,意大利、荷兰、法国、德国、瑞典、奥地利等国纷纷建立陶瓷工厂,这些陶瓷厂在模仿中国陶瓷的基础上,烧造出了各具特色的产品,将世界陶瓷百花园装点得绚丽多姿。中国陶瓷在对海外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的模仿国外艺术品的造型,有的模仿国外艺术品的图案,丰富了中国陶瓷的内涵。

  人类文化凭借各地域之间文化的相互交流才得以不断发展。由于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具有耐腐蚀的特征,即使经历漫长的岁月,也可以不变质、不变色。因此,通过陶瓷器可以深入了解人类文化交流史。日本著名学者三上次男先生曾将唐代以来中国陶瓷销往亚非地区所经过的海上通道称作“陶瓷之路”,中、瑞两国间的陶瓷贸易和友好交流堪称“陶瓷之路”上的一个光辉篇章。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