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说汉碑之初(下)-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大家讲堂

陈振濂说汉碑之初(下)

2018-10-18 08:38:29  来源:杭州日报

  这当然是以楷书标准(唐楷标准)来衡量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北碑的情况,所以有“书劣”的问题。但在沙老的“书刻俱佳”“书刻俱劣”“书佳刻不佳”三者之后,为什么没有“刻佳书不佳”的第四种类型呢?我当时有点纳闷。

  汉碑是隶书,很难从书写风格技巧上的差异出发而指谁的书法为“劣”,因为当时并没有一个标准的隶书文字形态作为参照,《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史晨碑》《西狭颂》《石门颂》,各取姿态,在书法的书写风格技法上均无法断定孰必为劣。那么《张迁碑》的书写出现错讹(包括刻凿的沿袭错讹),当然可以首先作为“书劣”即书者水平不高的证明:连字都写错,不识字形,证明于此道十分陌生;其实还未涉及刻凿者,书者已经先露怯了,这非“书劣”而何?而《张迁碑》镌刻水平浑厚朴茂,自成一格,故“刻”却不劣也——以此作为“书劣刻佳”的仅有范例,斗胆补充沙老的“三缺一”,可乎?

  东汉中后期是“汉碑”的全盛期

  此外,就“文”“书”“刻”三者之间的孰为轻重而论,依我们今天的经验知识推断:撰者是文人,书者本来应该也是文人,只有刻者是工匠,靠技艺吃饭。但反观秦汉,则书者其实也是工匠而非文人,“书”的社会地位应该与“刻”并行,而与“撰”未可比肩耳。

  回到“汉碑”本身。“碑”这一形制的演进或曰“碑史”,大约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为草创期,从刻石即“碣”开始,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记》中有“立石”“刻石”“石刻”三种固定程谓,如“刻石记事”(《汉书·孝武帝纪》),其后古文献中多次提到“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刻石,纪绩也。立石三丈一尺”,“授以库兴兵,与刻石为约”……直到东汉光武帝时,仍无“碑”字出现而统称“刻石”。直到许慎《说文解字》才开始出现了“碑”字:“碑,竖石也”。再后则《西岳华山庙碑》亦明指“所立碑石,刻记时事”,这是关于“碑”作为概念术语的梳理。

  而从实物来看,西汉都称“刻石”,并无碑额碑穿碑趺碑阴等名堂。《五凤二年刻石》《莱子侯刻石》等皆为横式,而非“竖石”。而作为过渡到“碑”的第一个关键物证,则是西汉末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的《麃孝禹碑》。但沙孟老编《中国书法史图录》,仍称《麃孝禹刻石》而慎称“碑”。之所以会出现又称碑又称刻石的骑墙现象,正是因为它已经渐有“碑”的形制了。比如碑顶为小圜首,长方整饬,通体修挺,有碑额但极小,还有竖线界格,这些要素,已经相当接近于“碑”了。

  东汉中后期尤其是恒帝灵帝献帝时期,是“汉碑”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长形片立,有“额”有“穿”,有“龟趺”有“碑阴”,于是真正的“碑”才成为一个千古不变的典范,而为后世唐宋元明清引为惯例了。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