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大家讲堂

陈振濂:“全才”华新罗(下)

久居杭州的华新罗 为何被列为“扬州画派”?

2018-11-01 09:03:57  来源:杭州日报

  凭着完美技艺和深厚修养 华新罗赢得今日收藏界青睐

  华新罗出身贫穷,父亲务农,又兼造纸。他少年时在造纸作坊当学徒,又替乡里祠堂画壁画,这样的经历,当然于卑微的“画匠”一役是引为当然且感情上不排斥的。但这样的出身又逼迫他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山水花鸟人物,工笔写意重彩水墨,样样都拿得起。有足够的“童子功”修为。到杭州后又结识厉鹗、徐逢吉,开始在士子文人圈中游走,并获得了大加赞赏:“壮岁苦读书,句多奇拔,近益好学,长歌短吟,无不入妙”。这是年长前辈的徐逢吉对他的评价。而他自己则“读书以博其识,修己以端其品,吾之画如是而已”(《新罗山人像》张四教跋述)。从画匠出身而遍学丹青功夫,论绘事匠艺无所不能,是在艺上有了足够的储备积累;到杭州后又专心苦读书,提高自己的胸怀襟抱,出口成章,还有一部《离垢集》诗集传世。论匠艺画技之精,以浮泛“墨戏”自诩的文人画家自然不能望其项背;而要论诗书学养,一般画工即职业画家更难攀援,匠工要出诗集更是天方夜谭;这还是就个人条件而言。若再加上出奇的人生机遇,如在杭州交好厉鹗这位开宗立派的文坛盟主,赴扬州则与金农、李方膺、高翔、郑板桥等扬州名流雅聚,还有就是又遇到豪商如江春、贺君召、安歧,尤其是“二马”这样的金主,与小玲珑馆这样的雅集朋友圈,天时地利人和无一有缺,想不成功也难。

  当然,从画家角度看,少时的画匠学徒生涯是至关紧要的。若不然,后天再补丹青技艺则顾此失彼必不专业。而且,既然是画匠出身,刻苦攻研,对技巧有极高的要求,一旦养成习惯,也会拥有对画作优劣定位的稳定的价值观,成名后再玩那些无聊的毫无技术含量的“墨戏”,连他自己这道关也过不去。

  更有一说,在完美的技艺运用展现和深厚的艺文修养之上,才华横溢的华新罗,还有一些出神入化的超常发挥。他在74岁时所画的《天山积雪图》,初看时以为古法之外,竟有色彩和现代构成的充分表现。似乎是具有极强的现代人的构成意识,而且用色大红,与雪山之白,乌云之黑,形成红白黑三对比,这样的大胆用色与险峻造型,别说是同时代名家,即使前后数百年中亦无此圣手。我甚至还认为,有清一代人物走兽画,华新罗的《天山积雪图》是不世出的杰作,当推“神品”,一见印象深刻,长久不能从记忆之中抹去或淡忘,这样的超越式体验,遍检古来所有传世名画,不出十数也。

  关于华新罗画作在今天市场上的高认可度,十多年前已现端晲。他的价位,远高于同辈的扬州八怪。2006年北京荣宝拍卖会上,华新罗《欲系红香倩柳丝》轴拍出319万的高价,当时其他“扬州八怪”如罗聘、李鱓、黄慎的作品,都大致稳定在100万左右。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书画市场,更容易见出反差来。由此可见,华新罗显然是令收藏界特别青睐重视的。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