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摩崖的石门十三品和汉三颂(下)-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大家讲堂

汉摩崖的石门十三品和汉三颂(下)

2019-08-22 09:02:49  来源:杭州日报

汉“三颂”之《西狭颂》

  “石门十三品”的搬迁 范文藻出力独多

  “石门十三品”的故事,在当代近五十年间,又添新的话题内容。1969年6月,因为国家号召兴修水利,石门计划修建水库,大坝建在石门故址之下50米之地。而大坝修建之前,还要先建一个临时的拦水坝以截断河流,开凿引水导洞。修坝还要开山炸石,正在石门附近。又要水淹库区,更将祸及褒斜道石刻十三品。于是当时集中省、地,市几级专家一起研究。考虑到在兴修水利的国家号召之下,倘若石门内外一百多方摩崖石刻要全部保存全部搬迁,无论是时间、资金、人力,几无可能,最后确定只能选出石门十三品,进行整体搬迁,移至汉中博物馆陈列。但究竟怎么个搬迁法,谁也心里没数。有赖于陕西省文化局的大专家范文藻(1923—1983),才为石门摩崖石刻群的保护提供了最佳方案。

  当时所釆取的迁移方式,是在石门里先盘上火炉锻钎淬火。用六棱钢钎先打槽,去除石头,再从石壁的槽口向背面打槽,加铁楔使石刻立面保持一定厚度又与山体分离。尤其是汉魏经典精品《石门颂》《石门铭》等体量巨大,宏阔高深达两米以上,又不能损坏石面尤其是字迹,若论凿取之技巧,实在是难上加难。整体一次性取下并无可能,只能分割切块,以不损一行一字为基准。于是划出分割线,打格取方,每方距离若干字,再作编号,分块取下后就地修整包扎入箱,搬到新立处配置粘合还其原貌。因了这样的精工细作,才有了今天我们在汉中博物馆看到的石门摩崖的壮观景象。

  范文藻是四川自贡人,1946年毕业于国立艺专,终身成就在敦煌壁画临摹复制上。他结识张大千、徐悲鸿、常书鸿等名家,1948年以敦煌艺术研究所名义在南京联合举办大型敦煌艺展,内中范文藻的临摹作品占了五分之一。1950年,中国美协与敦煌艺术研究所合作,在北京故宫办《敦煌文物展览》,范文藻的临摹更成为绘画部分主要内容,出展达280幅。范文藻后供职陕西省博物馆任陈列部主任和复制部主任,毕生贡献于西北文物事业。他在敦煌壁画复制、陕西唐墓壁画方面造诣首屈一指,而于汉中“石门十三品”保护出力独多,成就卓绝,海内罕有其匹。但今天,知道这位新中国成立后西北文物头号专家的人不多了。我若不是因了在西安任文化顾问之机缘,恐怕也很难注意到他的毕生业绩。而如果不涉及汉摩崖石刻和著名的“石门十三品”的命运,比如从东汉的褒斜道开通、到今天的汉中博物馆,这些基于当代文物收藏保护史的珍贵故事,恐怕也早已湮灭矣。

1 2 共2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