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地宝藏讲述浙江故事 跨入文明曙光-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展示

越地宝藏讲述浙江故事 跨入文明曙光

2018-06-14 10:19:48  来源:人民网书画

  河姆渡文化的代表性文物还有猪纹陶钵,为我们展现了6000年前浙江野猪的真实面貌。陶钵口边长21.7厘米,口边宽17.5厘米,底边长15厘米,厚约1.1厘米。猪的腹部有阴刻重圈和草叶纹等装饰纹样,长条形的腹部微微发鼓,身刻圆圈纹和叶纹。猪的鬃毛簇立,小尾下卷与身腹上的图案混为一体,相当协调。这种艺术处理,充分反映了河姆渡人艺术构思的奇特和审美情趣的淳朴。从这个猪的刻绘造型,表明了河姆渡人在原始绘画艺术的技巧上已相当熟练,绘制的笔法也十分简练,不仅猪的形象逼真,而且神韵天真。所以说它是一件朴质的实用器,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致的艺术品。对研究河姆渡文化的陶器制作、原始绘画艺术和七千年前河姆渡人饲养猪的模样等提供了实物数据。这种对称小动物纹有时繁有时简,特别可爱,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说到良渚文化,大家一定会想到“玉文化”。五千多年前良渚先民制作的玉器,以它精湛的工艺和深刻的内涵征服了参观者。玉器的发达是良渚文化最突出的特点,而“玉琮王”又是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它出土于杭州余杭区良渚镇反山12号墓中,虽然这个墓葬中的人骨已经腐蚀殆尽,但是墓葬中出土的玉器数量众多,这件玉琮又是被放置在墓主人左肩上方,不排除作为玉枕垫于墓主人头下的可能性。虽然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通天的法器,但从冠形器、三叉形器、锥形器、串饰等玉器的分布中轴看,此琮位于头下也是可能的,且纹样、结构在广泛的区域内有高度一致性。良渚先民制作玉琮的时候,为了将玉琮的中心上下贯通,采用了“竹管加砂,两头对钻”的方式。首先,在玉料上定好钻孔的位置,把砂粒放在玉料上,然后用竹管带动砂粒,来回旋转摩擦,竹管开始缓慢地前进。当竹管进入玉器里面一定深度以后,将玉料翻个身,从另外一头进行相同的工作。等到两边的钻孔接合时,就可以轻松地取出“玉芯”。

1 2 3 共3页

编辑:张欢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