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回“家” 传心之美(组图)-中工书画-中工网

中工书画

藏品展示

文物回“家” 传心之美(组图)

2019-06-19 08:25:51  来源:北京日报

  

掐丝珐琅烛台

  审美理想和鸣

  审美理想是人们对于美的最高要求和愿望,艺术作品是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在不断的碰撞交融、交流互鉴中,天主教艺术在中国不断与本土文化艺术相融合,展现出独特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这种审美理想融合中国传统山水画“澄怀观道”“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融入画家自身的宗教热忱,使得其作品呈现出不同审美理想一体共生、琴瑟和鸣的独特艺术风格。如20世纪初王肃达所绘《最后的晚餐》,画中人物皆着中国传统装束,坐中式矮凳,使筷子,点灯笼,月亮窗外,竹影婆娑,仿佛此故事发生在中国某地。王肃达另一幅作品《逃亡埃及图》同样将人物置于中国山水意境之中,寒山瘦水,骑驴远行,大量留白,海阔天空,就连玛利亚、约瑟夫和小耶稣,都是中国面孔,少了焦虑,多了平淡。

  此次展览中“天主教艺术”部分的很多展品依托中国传统工艺形式,表现西方宗教题材内容,或者说将西方世界耳熟能详的宗教故事换上了中国妆容。展品中有一批掐丝珐琅器,如掐丝珐琅烛台、十字架,特别是同时绘制着大明殿、神武门以及天主教南堂的一对掐丝珐琅大瓶,瓶颈部分是传统的中国山水以及海上仙山意象,瓶身部分除了宫殿与教堂,还有祥云纹饰和海波纹饰,瓶口和瓶底配以宗教色彩的星状纹饰,无比精美绚丽。

  神武门的展厅里,有描绘神武门的天主教掐丝珐琅,紫禁城的城垣上,梵蒂冈所藏中国文物的中国心与异域美共彰共显,吉祥喜乐。

  诚如费孝通先生在总结处理不同文化关系时所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这些艺术品既是天主教艺术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结出的奇特果实,也是两种美学思想的琴瑟和鸣、和谐共生的产物,更是两种文明长期交流互鉴、不断开创未来的最好诠释。(谢忠军)

1 2 3 共3页

编辑:梁琼

职工艺术

衍生品

  • 衍生品

    用“一大”保温杯泡杯茶

  • 衍生品

    一个湘妹子的“桃花缘”

  • 衍生品

    当清新文艺遇见厚重历史(组图)

  • 衍生品

    让每个角落都感受到幸福的温情(组图)

  • 衍生品

    非遗“出圈” 走进时尚(组图)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